新浪博客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

2021-11-13 19:53阅读:
对长安,总有一种执着,而对于所历朝代更多的汉长安城,我的兴趣比之唐长安更大一些。所以每次前往西安,但凡有时间,便会相约好友,去汉长安走一走~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霸城门,是汉长安城东三门最南侧的一座,遗址位于今西安市丰景路与汉城湖交接的西岸之处。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关于霸城门的得名,很容易联想到的便是魏晋时期常常被提及的霸城,西汉的霸陵以及霸上,灞水等等地名…所以初听霸城门时,便觉得此门或与霸城有所关联。汉长安曾被八水环绕,东侧有灞水,按《汉书》地理志记载:“……霸水亦出蓝田谷,北入渭。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霸陵,故芷阳,文帝更名。莽曰水章也。”可知灞水原名兹水,秦穆公时改名为灞水,霸陵原为秦时的芷阳县,西汉文帝于此修霸陵,建霸陵邑,设霸陵县。到晋时,又改为霸城,属于京兆郡,一直沿用至北周建德二年,废霸城县并入万年县。但《北周地理志》引《长安志》言霸城在灞水之东,从后世的地图来看,霸城也好,灞水也好,位置似乎都与霸城门相去有段距离。如果霸城的位置真在灞水以东,若非后世的河道改变,霸城门与霸城的关系便有所疑问了…带着这个疑问,回来翻看了不少材料,最终因为看到秦东陵管理所鹿习健老师的《两汉京兆霸陵县(邑)界考》、《芷阳、霸陵城(邑)与霸城关系再探》二文,才得以解惑。简而言之,秦芷阳,汉霸陵城,与魏晋时的霸城并非是沿用的关系,汉霸陵城是在秦芷阳的基础上改筑,霸城则在曹魏时初
营,此时,汉代的霸陵城在文献中被称为霸陵故城。所以汉霸陵城与秦芷阳存在包容关系,但魏晋南北朝的霸城与霸陵城却并非一处,故而《北周地理志》所说的灞水之东,只是后期霸城的位置,而非汉时的情况。参考《两汉京兆霸陵县(邑)界考》汉时的霸陵县与长安县分界来看,霸陵县本身在灞水之西,临长安县,两县交界大约距离霸城门也就6千余米。因此霸城门通向霸陵城便合理了许多,也印证了诗歌中“君室近霸城,易识复知名。”的句子。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9月29日,和朋友相约前往唐长安玄武门,汉长安东墙沿线以及咸阳等地~本来的计划是第一站前往咸阳,等到回程再前往汉长安,但因有朋友的火车晚点了,所以我们改变了顺序,将城内提前,而集合地便选在了霸城门。从清明门离开时已经时近12点,好在车程不远,不到十分钟,我们便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在霸城门前的停车场停好了车,我这才惊讶地发现,车前便是一段门墙的痕迹。还不及我近前一看,X哥忙指给我靠北侧的那段遗址。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高大的黄土夯被夏日的绿意环绕,伫立在云层之下,着实是壮观。走过汉长安的西墙沿线,看过北侧的几处遗址,但看到霸城门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子之城的气魄。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按《三辅黄图》卷一中都城十二门记载有:“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只是如今的霸城门,不见种瓜的东陵侯,门色之青,俨然成为了荒草萋萋的色彩…昔日天子城,为今人烟稀,壮观之余,也唯留下凄凉之感。不过霸城门往日似乎是一处娱乐之地,门前的广场处摆满了蹦床等娱乐设施。只不过今日大部分是处于歇业之中的…HY姐在唯一一家营业的面包车处,买来了玉米棒棒分给大家,淡淡的香甜入口,算是霸城门前的野餐~不过一早的水盆羊肉着实是有些横,到这会都没觉得饿…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啃着玉米棒棒,不知不觉已经步行到了靠近南侧铁门的地方。
秋日的草木茂盛,走至近前才能看清夯土层的痕迹。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光影斑驳,从树缝中投射而下,恍惚着光阴。霸城门的具体建成时间不详,但从其正对汉长乐宫遗址(秦兴乐宫改建),秦东陵王又种瓜青门外来看,秦末汉初时,霸城门很可能已经存在痕迹了。汉长安城,为汉高祖五年置。惠帝元年初城,六年成。所以其建成时间也应当不会晚于汉惠帝六年。王莽时期,霸城门灾,曾更霸城门曰仁寿门无疆亭。
阮籍有诗云: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一首田园诗抒发着作者对人生仕途的感慨,却也将青门外知名的东陵瓜描写得心旷神怡,只可惜今日没有东陵瓜在手,不然定要在青门前与友人们一起边赏古,边品有故事的瓜才行~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不论是史料还是诗歌,比起霸城门的名字,青门的称呼似乎更为深入人心。霸城门为何叫青门?史册材料中提及见其色青,又提到此处有种瓜,或许与石色,周围的植被均有关系。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应当源于五行。青者,属木,为东方之色。青门的称呼可能也因为其是汉长安城,长乐宫东侧之门的关系而来。青门、青城门的名字,在西魏北周时期仍见于史册,可见沿用之久。北周大象元年三月庚申,北周宣帝宇文赟东巡回京。大陈军伍,亲擐甲胄,便是自此门而入,时,皇帝宇文衍备法驾从入,百官迎于青门外,会骤雨,仪卫失容,狼狈不堪。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见证过北周荒唐之事的霸城门,仿佛与北周的命运相连,有着许多巧合之事。北周建德六年五月时,青城门无故自崩,后世认为此为周室危亡之始。一来,青者东方色,春宫之象,时皇太子无威仪礼节,是不胜任之应。二来,北周承袭北魏水德,以木德建国,东方木德衰微,便是亡国之征。当时看似简单的事件,在后世眼中,却成为阴阳谶纬之术的材料,也让人为二者之运难过。我忍不住近前触摸起这些沉淀千年的夯土,它们来自强盛的大汉,来自短暂的北周,是在历代的修缮中不断累积起来的痕迹…木质易朽,故而其间留有空洞的地方…当初的青城门倒塌后,应当是被修缮过,不然大象年间又怎能入自青门。但很多东西并非能修好,就像国家的兴亡一样…
那时的北周因为连年征战虽然统一了北方,却也有民怨在道的成份,加之统一不久,不安定因素还有很多,齐国的残部,陈国和突厥也都在蠢蠢欲动。世事难料,或许却为冥冥中的征兆…青城门的无故倒塌,就如当初的北周刚刚灭齐,宇文邕本有可能统一南北,却英年早逝,紧接着齐王宇文宪冤死,新主宇文赟早亡,留下了孤儿寡母,为杨坚的上位腾清了所有障碍…而青城门所象征的北周木德,与历经百年的汉长安城一同,在隋代的赤火中燃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隋开皇年间,汉长安被废弃,此时,距离此门在北周时期的崩塌,也不过6年光景…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的废弃引人惆怅,北周与一统的错失亦令人感怀…城的兴衰与国的兴亡息息相关,难以分割…但历史的车轮却从不为谁停留…漫步在昔日的汉长安城墙边,那些过往的繁荣总如大梦一场,令人来不及琢磨…当初的大汉如此,新莽如此,后来的苻秦如此,元魏如此,北周如此,连当时的柔然亦是如此…西魏恭帝二年,因柔然屡败于突厥,北齐,邓叔子遂率残部千余家奔入关中,希望得到西魏的收留,然而因为柔然早期的反复无常,又有来自突厥方面的压力,宇文泰最终收“邓叔子以下三千人,付其使者,杀之于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曾繁盛一时的草原民族由此落寞,也逐渐融入了民族的大熔炉中…我们所处的青门外,实际便是当初柔然王公们陨落之地…而曾经那些发生在汉长安城的战争,想来也是血流成河…举目所见的长安,早已非昔日的长安,我们的追忆在史册中不过几行云淡风轻的文字,可于那时的人民,于霸城门却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那血色的记忆,经过千载光阴的沉淀,怕也难以消磨干净…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不堪回首,却成了霸城门可供后世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着城墙边继续向着丰景路北侧而行,不想巧遇到正在买玉米棒的汉服同好。
相识无言,但也微笑颔首…古城今已荒,能有人来看看总是好的。因为霸城门的文保碑立于丰景路北侧的土夯前,我和X哥穿过齐身的草木,走到近前,想要记录一下。按《汉长安城城门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来看,长安城的各门均为三门道。霸城门是在1957年3-4月进行的发掘,当时只发现了残存的南门道,中门道与北门道已经被毁,因霸城门通向长乐、未央两宫,门道隔墙宽14米,整座城门面阔52米,远比其他面阔32米的城门显得宏伟壮观,这或许也是为何今日我们看到的霸城门残存仍觉得庞大的原因。绕到文保碑后,见碑后介绍,才知原来此门还有青绮门之称。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翻找之下,发现《庙记》载有:“霸城门,亦曰青绮门。”《读史方舆纪要》中:“又《洞冥记》:武帝时,有雀群翔于霸城门,因改为青雀门。莽天凤二年,霸城门灾,莽因更为仁寿门无强亭。”《汉书》:“天凤三年…七月辛酉,霸城门灾,民间所谓青门也。”《述异记》解释为:“景帝元年.有青雀群飞于霸城门,乃改为青雀门:更修饰刻木力绮寮,雀去,因名青绮门。
由此观之,在汉代时此门常有青雀盘旋,故而得名,但具体是什么时期来得青雀却说法不一,也可能有不止一次的祥瑞,但最终青雀离去,改为了绮,绮的本义是有花纹的丝织品,想来当时景帝着力修饰的霸城门也会存有些华丽精美的花纹,才会有此一名。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不过按文保碑所记:
“(霸城门)南距汉长安城东南角1410米,北距清明门,1530米。门上建有门楼,下开三个门道。门道宽8米,门道之间门隔墙宽14米左右。霸城门西对城内长乐宫东宫门,王莽末年被毁,遗址保存较为完好。”
以及简报中提到的:
“南门道于王莽末年或稍后被战火焚毁,在以后的朝代里一直是弃而不用的。”
似乎体现出霸城门毁于王莽天凤年间的那次灾难,此后不再继续使用。
但是如果按着霸城门别称来看,即使青门有可以指代其他东门,但青城门之说似乎很难是其他门的别称…加之王莽时期既然在灾后特意更名作亭,又怎会将此门废弃不用?
故而,虽然此处存疑,我还是觉得霸城门便是北周的青门和青城门,一直使用到隋初才因为汉长安的废弃而废弃。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看过了文保碑,大家折回汉城湖边,商讨着要不要来拿出带来的茶具,边喝边等人,结果我沿途录着风景发现北侧残存的夯土成台,又忍不住过去了。本想在此处留影,谁知青苔湿滑,脚下一个不留神,竟直接滑坐在墙边。Y哥见状,赶紧过来拉了我一把…
随便掸了掸身上灰,见大家已经转入土夯北侧的小路,赶紧追了上去。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残存的北侧,树木更为茂盛,土夯明显成了台状,见树木中隐有小路,我们寻路而上。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青苔依旧滑腻,脚下时不时打着颤儿,不过和唐陵石窟比起来,汉长安的路确实没什么难度。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拨开层层树叶,终于登上了霸城门,上方的视野因为草木不算开阔,却可以看到通往长乐之路与下方的文保碑。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门上的土夯被后世的网子进行过加固,可能因为前段的大雨有些水土流失。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好在我们幸运地赶上了连日阴雨中放晴的日子出行,不用冒雨前来。今日艳阳,上午还是云层浓密,在霸城门待着的时候云也跟着阳光渐渐散开了…城上有些晒,但我还是没事瞎舞了一段,以作为来此的纪念。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水袖飞扬间,我在霸城门上转起了圈~入眼的青绿草木,诠释着东方之色,于今虽是荒凉,却也与这座东方之门有所契合。城墙上的道路延伸向北方,被青苔和树木覆盖了踪影,那些关于霸城门的故事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时空中。

汉长安城东三门·近在青门外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在霸城门上呆了多时,我们才按原路下来,寻到几把废弃的坏椅子,拿出茶具,在一处小棚子处坐定。
不想,还不及泡茶,晚点的伙伴正巧这时赶来,于是收起茶具,又在霸城门下玩了会儿,我们也启程前往咸阳~下一站,是咸博的阿史那金印~
霸城门视频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