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国足球,从让踢球的人找到球场开始

2017-09-09 21:36阅读: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今天我们聊聊中国足球的输与赢。
尽管越战越勇,中国男足还是没能冲出亚洲12强赛,遗憾地止步于世界杯决赛圈门口。与此同时,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上,上海队包揽了U20、U18两个专业组男女足比赛的全部四个冠军,在U20男足甚至实现了三连冠。
输与赢,或许都可以在足球基础上找到答案。U20、U18,是20岁以下和18岁以下的缩写,这样的赛事没有大牌、没有转会,没有外援,成为各省市青训成果的真实展示,比拼的就是各地的足球基础能力。从根宝足球基地到幸运星足球俱乐部,上海的秘密不外乎强化青训。长达十几年的深耕,上海青训的果实已经散入全运会、中超联赛和国家队。
中国足球,从让踢球的人找到球场开始
如果将职业联赛看做搞科研,那么青训就是基础教育。很多年前,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美好的期待:中国足球将因为加速职业化而越来越好。但今天看来,这样的判断是有缺环的。中国男子足球早已发育出发达的转会市场,诞生了不少标价千万的运动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职业化程度都是国内体育赛事中最高的。但职业化并不必然带来足球水位的整体抬升。几十年过去,一旦剥离外援,男足在世界赛场上表现很难说进步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足球。国际知名俱乐部百年基业常青离不开发达的青训营。浪里淘金的青训,短期看是不仅磨人而且难以出彩,但从长期看,却是积蓄优质球员成本最低的方式。全运会从2005年之后,改革足球赛制、朝低龄化发展,正是要从侧面刺激各地改变重联赛不重青训、重市场不重培养的模式,促使各地走出联赛与青训明显脱节的困境。
再深挖一层,青训同样需要基础,它的基础在学校更在社区。热爱足球的孩子,不能因为踢不上球逐渐丧失兴趣。没有兴趣的培养,有再好的星探也挖不出好苗子。正因如此,两年多前深改组通过足球改革方案时早已强调,发展振兴足球事业关键是把路子走对,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注重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
基,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
全运会已经越来越体现全民性,而要成为体育强国,最终展现是一种体育基础能力。聚焦于近期频频曝光的暴走团事件、广场舞与篮球场之争,当全民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蓦然发现:跑道不够长了,球场不够用了,甚至马拉松比赛名额不够了。此外,前不久也有新闻报道,广州新建了100个社区足球场,不料多数被闲置。体育设施不足与体育设施利用不足,成为了各地的共性问题。让社区贴近运动场,不应该成为一种奢望,而应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自觉。
对于那些不算小众的竞技体育而言,没有深厚的全民运动土壤,而期待在大赛中开花结果,这违背规律,往往变成苛求。要做的还是基础性的工作。激活既有体育设施的存量,做大增量,让所有人能够接近体育,让每个孩子享受运动的快乐,这样我们不仅很难输,更早已赢在了过程。这正是:临门一脚空喟叹,不如遍地铺绿茵。大家晚安。
文 |何鼎鼎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rmrbpl)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