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黛玉进府曹雪芹为何连用三个“半旧”?

2019-12-19 08:48阅读:
黛玉进府曹雪芹为何连用三个“半旧”?

林黛玉初进贾府是《红楼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我们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贾府华丽富贵的程度。但在描写贾政、王夫人内室的那段文字中却连用了三个半旧的,感觉很难理解。一个钟鸣鼎食的贾府竟使用半旧的物品,这半旧的物品又为什么只出现在贾政与王夫人的内府呢?

黛玉进府曹雪芹为何连用三个“半旧”?
在进一步研读了文本和原著后,对三个半旧一节有了初识和理解,且看红楼梦第三回原文:
“茶未吃了,只见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一个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这段文字中,连用了三个
半旧:分别是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对此,一些专家学者有多种解读,其中一种是余泽峰的《三个“半旧”看贾政》及刘佳红《从儒学角度解读<</span>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半旧》他们主要的观点是:三个“半旧”看似漫不经心,却不露声色的表露出多重意蕴。它既是对贾府这个百年世禄之家的客观描写,又借此透露出贾政的的修养、学识、志趣与人品。以及站在儒学的角度从四个方面的解读来分析贾政,即:从文化涵养、教子齐家、修身正己、恋旧情结来解读,可以更全面更细致地解读半旧,也更显《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黛玉进府曹雪芹为何连用三个“半旧”?
笔者认为:他们这一种观点,对贾政这一人物文化含义的解读和贾家百年望族的叙述并无大碍,但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第三回,文本中已经点明,就是通过林黛玉之眼表现“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如果还有别的寓意的话,脂砚斋的“补充”“说明”那就是“写黛玉自幼之心机”“写黛玉心到眼到”,这与曹雪芹《红楼梦》相映成趣。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半旧”用品写“百年世禄”不足证
掩卷试问,百年世禄不从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之“半旧”上,竟从“引枕”“坐褥”上去体现是何故?按理说“古鼎”“螭案”会更旧些,更能说明问题,枕头和坐垫再旧能体现出几多望族之品味和雅兴呢?再论,这些日常床上用品也不能太耐用,三年两年洗过几次,再珍贵面料,绫罗绸缎怕是也该“半旧”了吧,更何谈“百年世禄”?如果非要用“半旧”体现的话,原文中入黛玉眼睛的“炕棹”更为合适,上面还有书籍、茶具,既体现古董传家之百年望族,又体现主人儒学修为恬静淡雅,何苦拿“铺铺盖盖”说事呢?
再说,可以展现百年望族的地方、器物也很多,耳房内能证明也不少。这些日用品的“半旧”也不能体现贾政的修身正己、恋旧情结的儒学涵养,作者曹雪芹更不可能把自己的伟大构思和审美意趣蕴藏在这一日常消耗性的用品上。
原因只有一个,脂砚斋一语中的“谜底”—— 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甲戍侧评)以此为据,认为半旧的细节是一个真实的细节,这说得太好了,真乃曹雪芹知音者。

黛玉进府曹雪芹为何连用三个“半旧”?
二、写黛玉心到眼到,细心聪慧真谛
林黛玉这么小的年纪,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带着丧母之痛,“不忍弃父”初来舅舅家。试想一下,这对于一个身量未足的孩子来讲,带着这么巨大的人生不幸,来观察贾府的林林总总,她一定还并未知晓人生的幻灭;她一定还难以体味“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自然会关注所到之处的环境,看到半旧之物,实在是人之常情。此刻,她只知道她母亲跟她说过“你外婆家与别家不同”,“一面打量那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这些都有力地说明那些诸多不合理的猜测。
再说,小小黛玉初次来到礼教森严,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中,能直觉判断,如此镇定地、精准得出结论,找到自己的位置,凸现的就是林黛玉的细心聪慧。她让自己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都得体,有礼有节。这才不辱没母亲贾敏的叮嘱,这才是黛玉在贾府众多的物件中发现“半旧”这一自然现象的“真谛”所在。
总之,小小黛玉初进贾府的视角,全在“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步步留心”“恐被耻笑”上。带着这样忐忑,甚微之心去看眼前一切,那么,黛玉眼中的“半旧”是与她的身份地位,心态情感相符合的。黛玉的不失礼节地出色表现,才是我们眼中“绛珠妹妹”,眼中尽是灵性,心中总是不凡,才不狂曹雪芹的妙笔。
参阅文献:《红楼梦研究》第四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