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2024-01-24 12:27阅读:
雨过天晴云霁处 花繁叶茂凤飞来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


下面展示一件笔者收藏的元代霁蓝釉玉壶春瓶与朋友们共赏。其基本造型如下:瓶口如喇叭形外撇,下面颈部逐渐收束,中间较细,颈部向下逐渐加粗隆起过渡为滚圆鼓腹,腹下圆弧状收束到瓶底圈足。瓶体通高351厘米、瓶口直径为111厘米、腹部最大直径为222厘米、瓶底直径为123厘米。瓶身整体轮廓为流线形,弧线变化舒缓流畅,器型匀称大方、美不胜收。器身通体施霁蓝釉,釉色较为浅淡,蓝中泛青,匀净通透,犹如雨后初霁碧空一色。瓶体表面纹饰整体为沥线绘就,个别花朵花叶上也采用了阴刻技法。瓷器沥线工艺是宋、金时代产生于北方窑口的一种独特装饰手法。其工艺是将调成黏稠液糊状态的沥粉以线形堆黏到瓷胎上需要装饰的部位,然后罩上色釉。由于釉流淌形成的薄厚差别,导致凸起的粉线呈色浅淡与底色形成反差,从而使纹饰产生立体感的审美效果。这件玉壶春瓶上的纹饰亦具元代瓷器纹饰繁复密集的特征,器身从上至下共施五道纹饰,各道纹饰间以双线间隔。瓶口下为并列的四蕉叶纹。颈部中间为一道较窄的回纹,这种间断的回纹在元代瓷器上也属常见。肩部为并列的五组莲瓣纹,各组莲瓣纹之间存在间隙,这也是元代莲瓣纹的特征。腹部宽阔画面为凤穿牡丹主纹饰:瓶相对两面为两只姿态不同的凤
鸟,一只昂首挺胸,凤眼圆瞠,凤冠高扬,双翼大展作振翅奋飞状,尾羽随风飘逸;另一只与前者状貌大体相同,但在飞翔中回首顾盼,似有难舍的依恋,抑或在回头召唤。凤鸟周遭花叶缤纷飞舞,平添了更多动感。凤鸟两侧为两组姿态不一的牡丹图形,一面是大朵牡丹花恣情绽放,周围枝叶簇拥生机盎然;另一面有初绽的蓓蕾,有侧向的大朵花卉,也有绽放如盘的花朵,同样也是花开富贵枝繁叶茂。这组主纹饰安排得当,笔法神采飞扬,景物活灵活现,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构思描绘。最下一层瓶腹与圈足之间亦为莲瓣纹,所不同者为九组纹饰,莲瓣之间也有间隙
霁蓝釉,亦称祭蓝釉、积蓝釉、宝石蓝或祭青釉,是以氧化钴(CoO)为呈色剂高温烧成的瓷釉。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而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此后明清历代都有烧造蓝釉瓷器的记录,后世将这些蓝釉瓷器统称为霁蓝釉瓷器。但笔者认为元代最初创烧霁蓝釉瓷器的过程釉色应该是由浅入深的,较早出现的霁蓝釉应为本文中玉壶春瓶的釉色或者为比之更浅的釉色。因为“霁”字是指雨雪过后天空放晴的颜色,古人不会不瞭解“霁”字的字义,更不会色盲到将诸如扬州博物馆馆藏的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釉色命名为霁蓝釉。之所以这类深如蓝靛的釉色也被称为霁蓝釉,是因为后人笼统地对所有蓝釉瓷器都保留了原有的称谓,实际上是对霁蓝釉称谓的泛化。真正的与晴空一色的霁蓝釉瓷器出现较早,存世很少。笔者所藏这件霁蓝釉玉壶春瓶造型完美、釉色莹润、精湛的沥线装饰工艺与高超的绘画创意笔法相得益彰,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霁蓝釉沥线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扬州博物馆馆藏的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