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孩子粗心”背后的密码是什么?粗心不背这个锅,看到这里就明白

2021-07-27 08:35阅读:
“孩子粗心”背后的密码是什么?粗心不背这个锅,看到这里就明白
孩子带出去的水壶没带回来
孩子的校服外套不见了
会做的题目孩子做错了
孩子以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父母常常感到头痛,既愤怒又无助。
愤怒源于对孩子行为背后的密码没有真正的了解,无助基于对孩子行为的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
父母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看,如何引导,才能有效呢?
“孩子粗心”背后的密码是什么?粗心不背这个锅,看到这里就明白
01
“你看看你,这个水壶都不知道掉的第几个了!一年水壶都买了一箱子!”
一起踢球的七岁小伙伴被妈妈“咆哮”了一顿,无奈地低下了头。
这位小伙伴的妈妈吐槽,一年都不知买了多少个水杯,买了丢,丢了买,不停循环,感觉一直在买水杯的路上,妈妈说出自已的无奈。
孩子带东西出去,经常空着手回来,不见的水壶,不见的校服外套,不见的笔、橡皮擦
等等……
家长头疼不已,孩子也感到内疚和害怕。
妈妈们骂完一次又一次,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家孩子会一次又一次的掉东西?一次又一次掉在粗心的坑上呢?
对照下表,看看你家孩子中标几个,找到根源,方法就有了。
1.孩子从小被照顾周到,过度包办,孩子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出门有保姆式的包办者,从来不自已主动带东西。
孩子的路,要自己走,谁也代替不了,这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培养该子养成出门物品自已准备,自已带。知道自已带了物品出去,才会带物品回来。
2.养育者的越俎代庖,孩子对物品没有管理意识,孩子养成习惯性依赖他人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孩子年龄及生活能力的匹配,适当放权孩子自已动手,去实践。孩子在生活中动手能力得到实践,体会到自已的能力,孩子会更加积极参与,提高自已的生活动手能力。
实践出真知。孩子实践才能体验生活,收获对生活的真知。
3.犯错是成长的好机会,首先要允许孩子犯错,不断地去成长,家长要有这些心理建设和客观的认知。
一开始孩子没养成习惯,后期培养新的习惯,家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切忌过度着急责备、打骂孩子,造成孩子对抗、故意行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年龄密不可分,家长需要对这个客观认知,以便更加宽广的心胸来培养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的独立能力。
错误是成长的好机会,家长不要视孩子犯小小的错为洪水怪兽。
“孩子粗心”背后的密码是什么?粗心不背这个锅,看到这里就明白
02
孩子生活中粗心的行为,体现在写作业方面,也是如此。
一个字,左右结构,写一半留白一半。
组词写两个字,写一个,一个留白。
考试遇到计算题目,明明会做的计算题目,结果把加号看成乘号,大于号看成小于号,加法看成减法,结果就错了。
这些看起来小粗心,孩子与100分擦肩而过,家长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错。这个粗心就像长在孩子身上的刺一样,妈妈看着伤眼又伤心。
孩子学习上的粗心行为,对照下表,查找行为背后的真正密码是什么,更好对症寻方。
1.看题走马观花,没认真仔细审题。
每当孩子把会做的题目做错的时候,一般就会让“粗心”来担责。那么孩子为什么把会做的题目看错做错呢?看题走马观花,没有认真仔细审题,还有就是没看完整问题,就在心里自以为是地动笔做题,结果是错误的。
如何引导孩子,避免看错做错题呢?
像小学低年级阶段,引导孩子在审题的时候圈关键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因审题错误而做错题的概率。
做算数的时候,算完结果后,再用结果来推算,看等式是否依然成立。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孩子的良好做题习惯。
2.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习题熟练度不够。
上课一听就会,平时也会做,考试就出错,这种情况老师愕然,孩子也不知为什么。以上可能是孩子存在对知识点掌握不扎实,习题的熟练度不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知识点重新梳理,细心理解概念以及公式。加强习题的练习,养成做题的肌肉记忆,提升答题的正确率。对于错题及时归纳分析,消除错题,避免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
“孩子粗心”背后的密码是什么?粗心不背这个锅,看到这里就明白
3.对自我认知的局限,做好过程凭实力突破自我。
有次闺蜜就吐槽:自已八岁儿子,在二年级。说班级里面每次考前三的都是女生,男生很难突破,闺蜜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给闺蜜支了个小招,回去和儿子开启聊天模式。
“这次期末考试有什么目标啊?”
“班里面考前三的都是女生,很难突破的。
“你看到那几个女生每次考班级前三,觉得很难突破她们是吗?”
“是的啊”
“我们学习是否进步,不一定要跟别人比啊,跟自已上次的成绩比就可以啦。”
“但是很难突破她们啊。”
“看起来确实有点难。如果想比上次成绩有进步,我们可以怎么做”
“好好复习,好好看题目……”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闺蜜的儿子考进了班级的前三名,闺蜜和儿子都高兴极了。
了解到孩子对自我的设限,引导孩子通过调整对标目标,与以前的自已对比,而不是和别人。当孩子一次比一次进步一点的时候,那么在一个集体里面也会体现出进步。最重的是引导孩子跟自已比,看的见每次都进步。做好过程,凭实力突破自我局限。
可见,不管是孩子生活还是学习中的“粗心”行为,我们大人首先不要轻易给孩子贴“粗心”的标签。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生长规律,给孩子提供动手机会,允许孩子在试错中成长,培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代替“粗心”。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