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一本展示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好书

2019-05-17 15:28阅读:
这是一本展示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好书!
虽然,我早就读完了这本好书,可自己却还没有从书中走出来似的,仍在时不时地回味着里面的人物故事。
虽然,我大体理清了这本好书的情节线索及人物瓜葛,可自己
还是时不时地沉思其中。
虽然,我合上这本书很久了,可
里面
那些坎坷的人物及其悲苦命运,仍还时不时地萦绕心头,令人十分地不安与难受。
虽然,这32开本、300页篇幅、25万字容量,大概不算大部头吧,可里面刻划人物的深度、小中见大的开掘主题,却十分地发人深思与厚重……

这部让人久久回味的长篇小说,就是颇受读者普遍点赞、并荣获过《民族文学》年度文学大奖、《散文选刊》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人民文学奖”等多个国内重要文学奖项百年血脉》
一本展示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好书
这本小说的作者,就是帕蒂古丽。她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一位才情横溢的女作家。

这本小说,为何
让人久久地回味呢?我的感受有三——
第一,有着十分吸引人的题材故事
小说取自甘肃来的回族、汉族一家人,到新疆维吾尔族相融合的题材。
小说通过
半自传的形式,描写了帕蒂古丽这个家族五代人、“百年血脉”的传奇故事;以及祖国西部百年来的兴衰;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这里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品重点呈现的是,在那五十年代末尾时的三年自然灾害里,回族母亲、过继给回族老外祖父的汉族祖父,和回族祖母等一大家人,从甘肃天水那贫瘠之地逃荒来新疆后的历史过程;以及与从新疆喀什避祸而来的维吾尔族父亲,到天山下这回维汉哈民族聚居地结合成家、生儿育女、休养生息的传奇故事。其间,由于遭遇“史无前例”的风暴、会计受辱自杀等的悲剧情结,母亲受严重刺激后成了精神病人;父亲只得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在这段经历中,还有那不忍述说的悲辛,以及哥哥南下打工不顺并染病、被“我”两下广州找回,而后病亡的一些往事,让人难受极了。
作品恰到好处地融入宗教神话、还有民间传说等神秘元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了当时那个难以言表的世界。
小说情节紧凑,时而张狂,时而柔软,时而振奋人心,时而催人泪下,可说是当代中国很好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之一。


第二,有着值得人们探究的历史情结
一是,那
大西北过去各族人民的苦难历史
解放前混乱而黑暗的几十年里,那甘肃、新疆等大西北地区的人民,要么遭遇兵荒马乱的生死岁月,要么遭受官僚地主的压迫剥削,要么遭到土匪强盗的杀害抢劫,要么遭逢旱涝灾害,到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苦境。后来,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史无前例”,当地民众要么乘火车逃荒,要么受到恐吓,遗害无穷,比如母亲因之发疯。总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
二是,那回维汉民族深度融合的生活情景
在长长的历史纠结中,“一百年家族往事,一次次绝境逢生,靠的是,大西北的回族、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之间,彼此相帮相爱而深度地融合到了一个村子、一个地方,甚至成了亲亲的一家人。
三是,那悲剧人物的悲情苦痛的艰难人生
由于煽情式地叙述过去、经历和生活,所以小说写得十分地生动、十分地吸引人。因而读它时,总有一种让人恰好让泪水在眼眶中微微颤抖的”感觉,其催人泪下的作用、影响,是极大的。这就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让人从中感到悲伤、恐惧与震醒。
比如,被“我”好不容易跑了两趟,才从广州拉扯回来的哥哥,因南下打工遇人不淑,导致精神有点失常、染病而不便言说,却依然在“我”的悉心护理下,最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可怜而患精神病的母亲,由于“我”前夫的不愿接纳,而致后来走失苦寻不着,让一家老小痛苦不堪。此前遭致她神经出错的,一是从老家甘肃逃荒来新疆的火车上,看到被挤下车而致碾死的大老弟,让她痛不欲生、精神恍惚;二是从内地下放到聚居地在队里当会计、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被队里个别人诬蔑后而割颈自杀,致他死的那把血淋淋的刀子,被母亲瞧见后,从此精神完全失常了!……
想着小说中的这些悲剧人物,作为读者的我,心情十分沉重。这就如那批注《红楼梦》、又十分了解曹雪芹的那位历史故人一样,感受到的是,“不是情人不流泪,几回掩卷哭曹候”。
四是那回维民族与我不同的生活及习俗
帕蒂古丽在2014年刚出版小说,随后即获得人民文学奖,我猜测,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她擅长用娴熟的汉语、用她所经过的历历往事,通过时间空间的巧妙穿越、小中见大的挖掘,对西部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细致描写,从而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那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定时间、定地点、定方式的念经文、做祷告的情形,还有许许多多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处事与生活习惯吧。
五是,那少数民族才女作家作品的深刻度
之所以说,《百年血脉》书写的一些情节,如逃荒路上,母亲的弟弟误遭火车轧死;我”那不听话的哥哥染病而去,还有母亲看到“我”夫不接纳她、最终不辞而别走失、让人为之产生无尽的悲哀,这些情节,至亲人物,无不处处催人泪下。
一句话,仅就这点来看,帕蒂古丽百年血脉》,就不愧为一部发人深思的好作品。
第三揭示了中华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帕蒂古丽由于出生、成长于天山下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庄,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近邻多为哈萨克族,而且,她的奶奶是回族,外祖父是过继到老外祖父家的汉族,其前夫、女儿是维吾尔族,现在的丈夫和孩子又是汉族,所以,自小到大,耳濡目染,就感受到她的这一家,本身就是一个汉族与回族、维吾尔族的自然融合体,亲情血浓于水。加之自幼就读汉族学校,也为她后来能熟练使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汉语,打下了极好基础。还有,她凭借过人的语言天赋,先是在新疆一家报社工作,后改嫁、随汉族丈夫到江苏后,也是一家报社的记者,故此将汉语运用得熟稔自如、出神入化。大概是存在决定意识、环境决定思想吧,她在作品中,就对汉、回、维这中华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毫无缝隙地、自然而然地反映出来了。正如作者在书中的“后记”所说,“小说中太外公逃荒路上捡来的汉族孩子本是仇人之子,我把这看作一种超越种族的人性。人类不会因为疼痛,就停止前行,就丢失了人性。生命是建立在同一种尊严基础上的,善良和美德没有隔离网,人类的天性是向善的。神的光环下庇佑的是所有的生命”,而且,“自己是站在人类进步的角度看待命运,跳出界限,用更广阔、更包容的语言,来客观、冷静地写一部家族史,体现一个家族在历史、在社会进步中的意义,因为这是浩繁人类史中小小的一笔。小说中所展现的心理冲突只是来自于客观真实的一部分,但那不是全部。包容才是这部小说的主旨,分歧消减后,更多的是虔诚的祈祷”。
读《百年血脉》,联想作家在小说“后记”中对“人类在融合中进步和幸福”主题阐释的这两段话,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正是如此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融合发展,中国就此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交织交融的民族关系和整体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正因如此,所以,我十分爱读这本展示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好书。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