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德媲仉欧,“欧”为何义

2022-04-23 17:10阅读:
德媲仉欧,“欧”为何义
文/忧者无忧

日前,大哥发来微信:某乡邻母亲去世,有人写了“德媲仉欧”挽幛。“仉”指孟母仉氏,大家意见一致。但“欧”指哪位母亲,大家说法不一。有说是欧阳修母亲的,觉得不对,因为欧母未必姓欧。你给查查。
若非大哥询问,我还真不知“德媲仉欧”这样一个四字组合。不把握“媲”的声调,不知道“仉”的读音,不晓得“仉欧”的涵义。
“有问题,找度娘”。借助百度,我认真落实了大哥交待的“查查”任务。可惜未找到理想答案。
“仉”的读音及姓氏来历。仉姓源于春秋时鲁国党氏。古代党姓的党,读音zhang。后党姓中一支以音为姓,衍分出掌姓。再往后,掌姓又衍分出以音为姓的仉姓。简言之,先有党姓,次有掌姓,后有仉姓。孟子的母亲仉氏,有学者认为是魏公子仉启的女儿,推测为山西并州人。
“欧”的本义及姓氏来历。据现有古文字材料,“欧”最早见于《左传》:“伏弢呕血,鼓音不衰。”注意引文中是“呕”不是“欧”。“欧”的战国文字和篆文皆由“欠”和“区”两部分构成。右边的“欠”是形符,意为张口出气。左边的“区”是声符,意为藏储。而“欧”是将肚子里藏储的东西不能自制地从口中吐出来。
“欧”的本义指吐。也有人认为是吐气。后来,“欧”字的“呕吐”本义被“呕”字取代。《集韵》:“欧,或作呕。”清·徐灏《说文段注笺》:“(欧)字又作呕。”《释名》:“呕,伛也,将有所吐,背曲伛也。”
欧阳为汉姓复姓之首,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后代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古人称山南为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子孙因而姓“欧阳”。
“德媲仉欧”常用于称颂贤母,但不知始于何时、出于何处。我查了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甚至“十大贤母”,从中找到了孟母仉氏、陶母湛氏、欧母郑氏、岳母姚氏,但未能发现姓欧的贤母。
如果认为“仉”与“欧”是并列关系,进而认为“欧”指欧母,而欧母姓郑,显然是不对劲的。那么,也许应该换一种思路来推断“仉欧”的含义。
既然古代欧、呕同义,那么“德媲仉欧”也许可以等同于“德媲仉呕”,“呕”是呕心沥血的“呕”。孟母“择邻处”“断机杼”,教子上绝对可谓呕心沥血了。孟子由嬉墓而嬉市而嬉学,成了与孔圣并称的亚圣。
“呕心沥血”的来历。呕为吐,沥为滴,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其中的“呕心”出自唐代李商隐《李贺小传》:“是儿(锦囊装诗的李贺)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沥血”出自唐代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后人把“呕心”和“沥血”组合而成了“呕心沥血”。
唐代杜甫《谒先主庙》:“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后两句讲的是“老臣”诸葛亮的事。请注意,网搜而来诗文几乎均写作“欧血”而非“呕血”,而注释均把“欧”注为“呕”。如此推论,到了唐朝,“呕”还是写作“欧”的。
接着推论,“德媲仉欧”即是“德媲仉呕”,指逝者母亲具有像孟母一样呕心沥血教育子女的美德。
有一个与“德媲仉欧(呕)”相似的挽幛:“德媲敬姜”。“敬姜”并非指代两个人,而是指代一个人,即“仲尼贤焉,列为慈母”的鲁国官吏公父文伯之母姜氏,“敬”是其谥号。其载于《国语》的诫子家训:“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被称作《论劳逸》。
还看到一副挽联:“乔木痛先摧-仰贤母德媲仉欧-三杰同承荆树泽;灵萱惊顿萎-有令子才兼文武-九秋思咏蓼莪篇。”从对联可以看出,作者是要“(贤母德媲)仉欧”与“(令子才兼)文武”对仗的,是以“仉欧”指代两个人的。
孟母、陶母、欧母、岳母,“四大贤母”中孟母为首。我注意到,孟母、欧母教的是幼童,陶母、岳母教的是成人。
孟母择邻教子。《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三字经》篇首典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迁”是优化环境熏陶。
陶母退鱼教子。当官的陶侃,以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的腌鱼“孝敬”母亲,被严加训斥,责令退还。换作现在的话,陶母是在教子为人要正,为官要清,为政要廉,防微杜渐。
欧母画荻教子。欧阳修幼时家境贫寒,单身母亲以荻草作笔,沙士作纸,教育儿子学习成才、逆境成才。
岳母刺字教子。母亲看岳飞斗志不旺,精神不振,在其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勉励其拼搏沙场,收复河山。
最后缀几个“德媲”。“德媲鸿光”称颂的是举案齐眉的梁鸿、孟光夫妻。“德媲鲍桓”称颂的是夫唱妇随的鲍宣和桓少君夫妻。“德媲宗韩”称颂的是南宋宗泽、韩世忠两位将军。“德媲甘棠”,称颂的是召伯,甘棠就是棠梨,代指召伯。
收笔之时突然想到:包括写“仉欧”挽幛的在内,真正明白“仉欧”何义的,不知能占多大比例?
(2022-4-23)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