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逆淘汰”之下谁是最终赢家?

2017-09-04 09:52阅读:
“逆淘汰”之下谁是最终赢家?
风青杨

东方起点公司利用连环话术,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骗取全国各地的脑瘫病患者前往与其合作的指定医院就诊,每成功拉到一人前去住院,公司员工可获得1000元提成。该公司部门主管招聘时称:要找善于表达,会说话的,“不要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刚出社会,太善良。”(新京报)

所谓逆淘汰,就是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贪官淘汰清官,平庸淘汰杰出。这家公司之所以不敢用“太善良”的好人,因为用良心做人让他们赚不到钱。

“逆淘汰”之下谁是最终赢家?

骗子大行其道、好人被坏人淘汰的逆淘汰现象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常态现象,不独用人市场上如此,很多领域也是如此。比如老人跌倒,路人不敢相助。比如“西大”毕业的唐骏“博士”事发,人格宣告破产,居然还能够人五人六地行骗,甚或还有大学邀请他做讲座教育年轻人。比如某某代笔证据如此之多,仍然还能代言汽车,甚至“导演电影”,莫非导演和司机的专业训练是一样的么?凡此种种,都可从逆淘汰机制中得到解释。

“逆淘汰”当然不好,它让我们将古代的“易子而食”,演变成现在的“易粪而食”。2600年前,楚国军队包围宋国都城,楚军在宋都外大修营寨,欲图长期围困。当时城里的宋国人,既没有吃的粮食,又没有烧的柴草。于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易子,是因为自己不忍心吞食自己的孩子,只有交换了才能下口。

“易粪”也是这样,谁愿意吃掉自己的粪便啊?可是今天的神州大地,不正到处在上演着“易粪而食”的闹剧么?上海染色馒头的生产者说“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西安烹制色素菠菜面的师傅,也不吃自己下的面条。如果所有问题食品的制造者都是这种态度,自己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那么,谁又是这场博弈的赢家?最终除了“易粪相食”的单选以外,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逆淘汰”之下谁是最终赢家?
至于官场“逆淘汰”,德才俱亏、投机取巧的人得到提升,有背景、有门路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迅速上位,得过且过、蝇营狗苟的干部对环境无能为力而随波逐流,坚持原则、不肯妥协的干部则因无法适应环境,或选择自动走开,或惨遭淘汰出局。那些溜须拍马、行贿谄媚者步步高升,甚至与受贿官员结成利益共同体,而不走此途者却成异类,不仅无法“进步”,甚至会受排挤打击,直至被免职撤职。投机钻营者不用做事也能升官,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做再多的事情,也只能身处低位,这就形成非常不好的导向。

这些现像的漫延直接导致,如今国内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必须考虑的就是如何投机取巧、吃仨混俩、偷工减料、蒙混过关,没有哪个行业是例外,甚至没有哪个人是例外,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逆向筛选的社会环境,专门鼓励靠拆烂污坑害别人迅速致富。你若要在国内正常生存,就非得按这“潜规则”办事,否则无法活下去。形势比人强,在那种烂污环境里,圣人也得变成盗跖。

相反,在骗子横行的时代里,靠偷蒙拐骗,欺瞒压诈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和地位,非但没遭到人们的指责,相反还被人莫名的崇拜,开始变得伟大而又崇高,相反,一些充满理想分子,既被冷嘲热讽,又往往是与财富和地位无缘!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怎能不被抹杀掉呢?当理想被抹杀之时,也正是骗子横行之日!
 

“逆淘汰”之下谁是最终赢家?
经济学上的“逆淘汰”,即“劣币驱逐良币”,是因为有良币和劣币同时投放,当然人们愿意收藏良币,最终使成本的低的劣币流通。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不把劣质的商品驱逐出局,任其自由泛滥,那么它成本低廉利润丰厚的榜样,就能发挥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人人见样学样,结果造成社会程信大厦的坍塌和人心的恐慌。比如在食品领域,你不知道有没有放心食品,又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些食品?“易粪相食”也就会愈演愈烈。

当社会的竞争环境已经恶化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场选择也必然产生类似的效果,谁不歪,谁倒霉,一肚子坏水的开宝马,老老实实干活的搭公交,夏天2块钱的票价小掠夺一把,就让他们抠抠索索;盗贼骗子三妻四妾,一身正气的连老婆都未必能保住,保得住可能也是在家里唉声叹气。到最后,那些有正气的傻子总也有不傻的时候吧。跟那个赌徒说的'大家还赌什么赌'一样,他们也会说,整天干活干个屁啊,要来邪的就来吧,谁歪不过谁,谁怕谁!

据说,日本与欧美等老外一直学不透咱们的麻将,原因在于人家没有我们这么多的花花肠子——打麻将的乐趣绝非仅仅在赢钱,而在于打的时候,需要用尽各种心思骗上家盯下家,有时候要故意打好张,有时候又特意要喂一口,欲擒故纵,真真假假,羊头狗肉,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下其手,两面三刀……这哪里是打牌,完全是一种心理战。难怪曾有老外说:咱们也玩麻将,但没想到通过玩麻将,可以生出那么多聪明和智慧来。

社会发展的文明进程应该是低素质的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少,高素质的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此使得人类的平均素质越来越高。反之,如果社会中低素质的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多,那么不单单某个领域,甚至整个社会将出现“人口逆淘汰现象”。

历史一再令我们发出“惜哉人才”的长叹,漫漫仕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人才?制度毁他,上司毁他,同僚之间的相毁更加严重。中国历史上,名臣良将都有过相似的被同僚“下绊”的遭遇,“掣肘”现象频频作怪。一个人才出现后,一万个庸人等着毁灭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瞬间扼杀,淹没于茫茫人海——这似乎成了一道无解的千古难题。

作者:风青杨 知名评论人。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微博@风青杨V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