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汉字探源:乐与皂角树

2019-10-10 07:19阅读:
汉字探源:乐与皂角树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汉字探源:乐与皂角树
乐,象形字,繁体字写作樂,读作lè,yuè,yào,lào。甲骨文是一棵树上结两个豆荚的样子。周晚金文字形在两个豆荚之间增加“白”,即果状物。篆文整齐化,豆荚状果实讹化为幺,隶变后,楷书写作樂,草书楷化后写作乐。异体字楽。本义皂角树。
樂字甲骨文的“幺”是皂荚。木字上两个幺,表示树上结很多豆荚果。周晚金文在两个幺字中间加上白字,强调皂角树的种子。由于樂字的皂角树之义很早消失且被引申义专用,人们就给这种树另起名为皂树,或皂角树、皂荚树。
皂树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豆科植物,落叶乔木。长有棘刺,分主刺和分枝刺。花萼钟形,花瓣淡黄白色。皂角扁平条形,成熟后呈黑紫色,长12~30厘米。种子多呈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红褐色,有光泽。皂角种子由外壳、白肉和黄心组成。这层白肉晒干后称为皂角米或雪莲子。
挂在树上的成熟皂角,阵风吹过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是大量皂角籽晃动撞击包裹的皂荚发出来的。乐字的声音,或许来自风吹皂荚的响动,似人咯咯的笑声。如,乐呵呵。
远古人发现,皂角和皂角刺具有消肿拔毒、排脓、杀虫等功效,可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疥癣、麻风等症。脏衣服被风吹进有皂角的水坑,稍加揉搓,衣服上脏东西就洗掉了。从此,人们可以穿上干净衣服,不再受脏衣服里的尘土和寄生虫的困扰。
人们把能治病、能净衣、能发出响声的树,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樂。
藥字,周代“藥鼎”字形是在甲骨文字形的两个幺上各加个刺状物,与樂字区别不大。战国竹简字形,有的是在白字上加一个棘刺,有的与“藥鼎”字形相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藥。本义指有豆荚可治病的树。简化字写作药,失去本义和联想。
皂角可治病、洗衣。病好了,衣服干净了,人会心情愉快,引申为喜悦,愉快。《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此义读作lè。如,快乐,乐土,安居乐业。
恢复健康的人,穿着干净衣服的人,笑逐颜开,手持皂荚上下晃动,发出沙锤样的声音,跳起欢快的舞蹈。这或许就是音乐的起源。远古人把能给人带来愉悦、发出五声八音的物件统称乐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籥[yuè]舞笙鼓,乐既和奏(吹龠起舞吹笙敲鼓,乐器合奏和谐动听)。此义读作yuè。如,乐工,乐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说文解字》说“乐,五声八音总名”,只能是乐字的引申义,而非其本义。
手持成熟的皂荚,上下舞动,会发出类似沙锤的声音。至今陕西渭南仍有一种扇鼓,舞者左手持扇形鼓,右手用鼓槌敲击。或许这是从手持皂荚舞蹈的远古人那里发展演化来的。
引申为喜好,欣赏。《论语·雍也》: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此义读作yào。
作地名时,乐读作lào。如,河北乐亭,山东乐陵。或许,远古时这两个地方有皂角树,甚至建立过乐方国。
樂(乐)的衍生字也与皂角树、皂角籽和音乐有关(另文解读)。
远古时期,最早发现皂角荚有治病和净衣作用,并且用符号记录下来的氏族,就以樂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识,人称为樂氏。读作yuè。
据文献记载,乐姓来源有:
1.源于先祖名字。出自子姓。西周末年宋国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衎[kàn]字乐父的后世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中的乐为氏。出自姬姓。春秋末期晋国大夫乐王鲋[fù]的后裔子孙称乐王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乐氏、王氏。
2.源于先祖的官爵。西周设官职乐正、乐师,春秋时期设乐官,西汉设乐府令、协律都尉,还有一种武爵称乐卿。他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谓为姓氏的,称乐氏。
3.源于地名。汉朝初期,夜郎国有乐王邑,这里居住的人以邑名称为氏,称乐氏,多为苗族。
4.源于改姓。源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族人,为避难改姓乐,与岳同音。
5.源于蒙古族。源于蒙古族的庆格尔泰氏,奥敦格日乐氏,汉化后简称乐氏。读作lè。读音不同,是汉族与蒙古族的区别。
乐氏是一个古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如今人口约24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299位。
诗曰:
乐字本义皂角树,
治病洗衣好舒服。
手持皂荚哗啦响,
心情快乐跳起舞。
乐善好施人称颂,
安居乐业是幸福。
乐山乐水仁与智,
军乐齐鸣很威武。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