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近代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的历史上,爆发于19世纪末的“留学日本热”,堪称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一幕。
一场甲午战争,战败的大清先挨揍再割地赔款,理论上说,中日两国算是结了“血仇”。但奇特的是,结下“血仇”的两国,“教育交流”随即就火热起来。确切说,是大清的莘莘学子一拨拨削尖了脑袋往日本跑。1896年,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留学日本”的热潮这下成了开闸的洪水。从1896年至1911年,仅清政府向日本公派的留学生就有近万人,自费生更是“公派生”的两倍以上,甚至还有“步履维艰的缠足女子,老人和小孩……有全家全族同来留学的情景。”

为什么如此狂热?首先就是甲午战争的刺激,一场甲午战争,清王朝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海战陆战全被打回了原型。“后起之秀”日本那迅速崛起的景象,自然深深震撼了清王朝的年轻一代。外加挨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