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2021-08-22 15:03阅读:
答:“全钢”的枪矛放在古代战场上,到底靠不靠谱?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名作《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就给予了生动说明。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在这幅画作里,被乾隆帝列入“平准五十功臣”行列的清代大英雄阿玉锡,将长矛夹在腋下,然后平举长矛纵马前进,向敌人发起高速冲击。可倘若他手持的是重几十斤的“全钢”长矛?这么一段高速冲击距离,又是单手持矛骑马冲锋,恐怕就算人“端得住”,战马也可能被压垮。那让人热血沸腾的“骑兵冲锋”场面,大概率没法打。
这还只是战场上的一个细节。放在中国古代战争里,“长矛”是部队的标准装备,以《太白阴经》统计,一支万人规模的唐代精锐部队,至少要装备上万支长矛,几乎是人手一只矛。倘若这些长矛都是几十斤的“全钢”产品,那就等于给每个士兵,都增加了几十斤负担。别说冲锋陷阵,就是扛着行军,都要累得气喘。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全身几十斤的甲具再加各种补给,再加上一根几十斤的钢矛,想想都累
比如北宋初年,宋太宗伐辽之战,当时宋军从镇州出发,花五天时间急行军五百里,进入幽州境内后迅速投入战斗。倘若每个士兵扛着“全钢矛”,那恐怕还没有开战,各个就要累趴。
所以,在使用长矛的学问上,古人的第一要求,就是“轻便”。比如明清年间的各式长矛,其枪头最重不过4两。枪杆的制作学问更是极大,明朝名将戚继光就曾总结说,制作枪杆的最佳材料是椆木,其次是合木,保证轻便耐用。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全身几十斤的甲具再加各种补给,再加上一根几十斤的钢矛,想想都累
比如北宋初年,宋太宗伐辽之战,当时宋军从镇州出发,花五天时间急行军五百里,进入幽州境内后迅速投入战斗。倘若每个士兵扛着“全钢矛”,那恐怕还没有开战,各个就要累趴。
所以,在使用长矛的学问上,古人的第一要求,就是“轻便”。比如明清年间的各式长矛,其枪头最重不过4两。枪杆的制作学问更是极大,明朝名将戚继光就曾总结说,制作枪杆的最佳材料是椆木,其次是合木,保证轻便耐用。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效果有些夸张,但枪杆对韧度确实要求很高
那木制的枪杆,会不会在激烈的战斗里轻易折断?首先,用来制作枪杆的椆木合木等材料,本身就是以坚硬著称,而且古人在取材时也有讲究,必须要把木材劈开而不是锯开,这样才可以保证木材的硬度。同时在长矛制作技术层面,中国古人也有传统的“积竹柄技术”,即以椆木合木等材料为“芯儿”,然后再上漆,制成坚韧的枪杆。随着中国古代纺织与漆器技术的代代演进,枪杆的品质,也是一代代提升。
而更见证了古代中国“高精尖”技艺的,则是古代长矛里的关键部位:枪头。


虽然古代战场上,“全钢矛”不现实,但是古代长矛的枪头,则是历代炼钢技术的见证。中国古代最早配备“钢铁枪头”的长矛,出现在战国年间,战国时期燕下都遗址出头的长矛,其枪头就以低碳钢制成。《荀子》等典籍里,也大赞过楚国坚硬的钢铁长矛。但当时冶铁技术还很落后,制作枪头的钢材,用的是反复锻打块炼铁生成的块炼钢,成本十分昂贵。西汉年间出现炒钢技术后,大量的钢铁长矛,才大规模装备军队。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也同样随着一代代炼钢技术的演进,中国古代的长矛枪头,也是一代比一代“硬”。唐代时的长矛,就有“漆枪”“朴头枪”等各种类型,莫高窟名画《张议潮出行图》里,大英雄张议潮麾下的骑兵,装备了高质量的长矛。宋代的长矛,更出现了四棱锥体状的锥枪,专用刺穿坚硬盔甲。明代的铁钩枪上,带着长一尺的铁刃,龙刀枪上有旁刃,类似“高硬度”的枪头,都曾在古代战场上大杀四方。
而对于中国历代军队来说,“使用长矛”也成了基本功,历代战力强悍的军队,也常把长矛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比如唐初讨伐薛延陀的大战里,薛延陀汗国故意设置包围圈,先以密集箭雨射杀唐军骑兵战马,然后再趁机浑水摸鱼,但失去战马的唐军非但不乱,反而迅速调整阵型,手持长枪组成步阵,然后与号称草原无敌的薛延陀步兵(作为草原部落,薛延陀反而以步兵著称)来了场硬碰硬厮杀,一口气将其打得全军覆没。
大唐横扫四方的武功里,就有这长矛的功劳。
甚至到了明清年间,战争进入到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时,长矛依然有着重要的战术地位。比如在明代大英雄戚继光的“鸳鸯阵”里,就形成了“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的战术配合,这种长短兵器结合的娴熟打法,造就了戚家军一次次零伤亡痛击倭寇的辉煌。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而当鸟铳、火炮等武器,大量应用于野战时,长矛在当时,也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既是骑兵冲锋的利器,又是掩护火器部队的重要屏障。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在清军平定西北叛乱的战役里,面对叛军的火枪火炮,中国传统的长枪更一次次立功。郎世宁的诸多相关画作里,都有长枪出场,《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就是典型代表。
甚至,哪怕到了抗战战场上,虽然现代战争已经淘汰了长矛,但对于武器落后的人民军队来说,“红缨枪”等长枪依然一度是不可缺的装备。抗战初期,作为工业品的刺刀,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稀缺装备,哪怕八路军万人规模的主力师,也往往只有100多把刺刀,在与日寇的白刃战里十分吃亏。于是长枪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特别是在抗战早期的各支八路军里,都曾大量装备“红缨枪”等长矛,在许多伏击战里都曾起到奇效。被“红缨枪”捅了多次的日军,甚至称中国的长矛为“长剑”。1938年神头岭血战后,日本记者就曾在报道里大呼“(红缨枪)形状像长蛇……勇士们大都吃亏在这神秘武器上”。长生口战役后,日本俘虏也连呼“你们的长剑(红缨枪)太厉害”……
亮闪闪的长矛,不但见证了古代中国的工艺,更见证了中国人代代传承,英勇不屈的血性!

作者:张嵚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通史》《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中国历代军事装备》《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