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最后被禁锢毒打

2016-11-29 10:00阅读:

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wbr>最后被禁锢毒打
说起“抑郁病”,恐怕今天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现如今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都处处面临着压力,抑郁症很容易出现。什么叫抑郁症?简单来说就是心理障碍,也就是心理上的疾病。听起来好像是说这种病会经常在今天发生,实际上,这种病由来已久,不管是中国的古人还是外国的,基本都有过这个疾病的相关记载。只不过,西方和中国在面对这一疾病时的态度,则大不相同。
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wbr>
最后被禁锢毒打' TITLE='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最后被禁锢毒打' />
抑郁症其实很危险,严重者会有自杀倾向
抑郁症过去被称为忧郁症,甚至有可能是早期学者们最为关注的精神痍患了。在两千多年的西方文明史中,哲学家、作家、画家和宗教领袖都未停止过对忧郁症的探究。此外,类似抑郁症的疾病在古埃及残存的文字记录中也有记载。这些疾病可能被看作是生理上的病态或某种宗教状态抑或是人性的懦弱。然而,所记载的症状和描述的行为表现则是不会被错认的。
在历史上,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恩培多克勒认为抑郁源于“黑胆汁”过多。荷马也曾说过“苦难的黑云”。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认为情绪低落源于机体中大脑的痛苦,他已经认识到要从机体上去医治,但苦于没有工具。他还把抑郁同“黑胆汁”、同秋天联系在一起,将之喻为“枯萎之季”和人生的一个阶段。
希波克拉底不接受是神灵和魔鬼的介入而导致病情发展的观点,他坚持认为精神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自然的原因和适宜的治疗方法。他认为大脑是人的智能中心,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脑病变所致。他还强调遗传和诱因的重要性,指出头部受伤会导致感官和运动神经疾病。
所谓人格或气质的早期经典解释就源于四种体液说,当时人们认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四种要素是土、空气、火和水,它们分别象征着热、冷、干、湿。这些要素相互结合形成四种基本的体液:血液、黏液、胆汁和黑胆汁。这些体液在不同的个人体内里按不同的比例结合,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体液将决定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情。从这一观点衍生出对人类行为的最早且最持久的分类方式之一: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忧郁质。每一种类型都蕴含一套个性特点。比如,多血质的人乐观、快乐并无所畏惧。
基于这种理论,希波克拉底对付抑郁症的处方是:规律平静的生活、节制、吃素食、禁欲、锻炼、必要时放血。他还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常让病人从家里搬出来。
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wbr>最后被禁锢毒打
希波克拉底画像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9—347)把心理现象看作是整个机体的反应,反映了机体的内部状态和自然欲望。他似乎已经提前运用了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幻想和梦的作用就是替代满足。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强调在智力和其他能力方面个人差异的重要性,指出社会文化在思想和行为的塑造中的影响作用。在治疗方面,柏拉图认为应该对那些想法违背普遍社会准则的人提供医院治疗,对他们定期进行类似心理疗法的谈话,从而促进他们心灵的康复。尽管柏拉图有着这些先进的想法,但他和自己同时代的人一样,认为精神病的病因在一定程度上和神灵有关。
希波克拉底死后60年,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综合的看法。他既不像希波克拉底那样完全无视灵魂,也没有全盘继承他的老师柏拉图轻视医生的态度。他主张一种综合的方法,不断在身体和灵魂层面转换。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对抑郁症大加赞颂。因为他那个时代恩培多克勒、柏拉图等伟大思想家和大部分诗人都很抑郁。甚至超人在神话中的前身,相传力大无穷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也很抑郁。亚里士多德赞同希波克拉底关于胆汁失调的理论,比如他认为非常强烈的胆汁可激发欲望和语言流畅性,并引发自杀冲动。
不仅仅是欧洲,此刻的中国也有过针对抑郁症的一些研究,在中医看来,抑郁症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相对于西方人更多倾向于神灵,中医们对这类疾病则认识的更为到位。从古代医家论述来看,抑郁症基本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但是“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等论述中亦有散在记载。
汉代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提到百合病的症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这段文字概括了百合病的主要症状是精神、饮食、睡眠、行为、语言、感觉的失调,与现代医学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相似之处。此篇中还描述了“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与现代妇女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完全相似。再有“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公元1世纪的悔诺多图斯·冯·尼各马钦提出的治疗方法基本是集合了前面所有人的观点:除使用自希波克拉底起医生们普遍推荐的嚏根革外,他还建议进行自我反省,这是自亚里士多德起就倡导的每个人的必修课,外加旅行和体操、矿泉水疗养和按摩。他同时代的以弗所的鲁弗斯则将抑郁主要归咎于缺乏运动、食肉过多、喝红葡萄酒以及脑力过劳
到了中世纪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受天主教会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患抑郁症是受到上帝的惩罚和厌恶,抑郁症患者是些不敬上帝的人,因而是不祥之人,因为他们显然不在上帝保佑之列。基督教神学如同后来人们在宗教法庭上所做的类似,遵行的是一种乱七八糟的逻辑:因为犹大自杀,人们便得出结论,他肯定是得了抑郁症,于是便将所有抑郁症患者与犹大联系在一起。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刁难、折磨,如强迫他们干最繁重的体力活,还要求周围的人对其避而远之。
与古时候人们将灵魂和肉体视为一体相反,这种由基督教引入的灵魂与肉体严格分离的思想在我们心中至今根深蒂固。
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人对这个疾病都没有科学认知的。中世纪晚期,仍有几位学者为我们了解忧郁症做出了贡献。约翰·维尔(1515——1588)对忧郁症作了精辟的说明,并观察了可能患此病的人的特征,虽然这些临床观察的结果最终常被冠以恶魔附体之名,但那是为了避免宗教裁判所的迫害而做出的让步。还有一些虽没有科学认知,但也并不认同教会做法,例如特雷莎修女(1515一1582),尽管她对该病因也持恶魔附体的观点,但她主张对患者采取人道的治疗。
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wbr>最后被禁锢毒打
《忧郁》 1892 爱德华·蒙克
再来看此时的中国,对于抑郁症仍然有许多中医上的研究与探索。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哭注候》中记载:“人有因哭泣悲伤,情性感动,腑脏致虚,凶邪之气因入腹内,使人四肢沉重。其后若自哭及闻哭声,怅然不能自禁持,悲感不已,故谓之哭注。”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抑郁心境的临床表现。
元代朱丹溪综合了六淫、七情等内、外病因论,首倡“六郁”学说,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等‘六郁”。《丹溪心法·六郁》论述其证候表现: “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也”,“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 “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 “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
后世医家则进一步阐述六郁的证候,如《证治汇补·郁症》中记载:“然有病久不解而成郁,有郁久而生病,其症有六:脉多沉伏,胸满胁痛,脉沉涩者,为气郁;周身关节走痛,首如物蒙,足重,遇阴寒便发,脉沉滞者,为湿郁;胸膈满,动则喘急,起卧怠惰,寸脉沉滑者,为痰郁;目蒙门干,舌燥,小便赤涩,脉沉数者,为热郁;四肢无力,能食便血,脉沉芤涩者,为血郁;嗳酸腹饱,不能食,左手脉和平,右手脉紧盛者,为食郁”。
欧洲到了文艺复兴那会,对于抑郁症的认知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吹捧。这一时期的人们大肆美化抑郁症,认为正是置于土星规范原则之下的抑郁症造就了天才,他们以忧伤和脆弱的健康为代价为大众赢得了高深的艺术和科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之一马斯里奥·费奇诺从抑郁中看到了人们对完美和不朽的渴望,抑郁离神和死亡都只一步之遥,因而是所有灵感的最根本的来源。他在土星规范原则里便看到了抑郁症的样子,与今天我们所描述的非常相像。
以理性为导向的文艺复兴渐渐战胜了中世纪的基督教宗教迷信。在意大利,抑郁成了时尚,以至每个自以为是的人都多愁善感起来或至少摆出抑郁的模样。英国的贵族们也兴高采烈地紧追这股时尚之风。
莎士比亚创作了抑郁的哈姆雷特,并在《随心所欲》里塑造了抑郁症患者雅克的形象,使抑郁症最终登上了沙龙的大雅之堂。超过半数以上的贵族迅即受到抑郁症感染,彼时能患上抑郁症对他们来说代表着特权而不是疾患。但那时候还有个自杀的问题,因为自杀在那会儿是遭法律禁止和教会鄙视的。自杀者的财产被国王和教会没收,死者家属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17世纪至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大脑的研究感兴趣起来。人变成了一部机器,纯机倾性质的齿轮组和各种化学元素的聚集物。随着这一思想的流行,对抑郁症患者的看法与高度评价急转直下。人们开始用越来越严厉的教育措施和强制的方式试图教会他们遵守纪律和秩序。
及至后来,甚至为此动起了宗教法庭时期的残酷手段。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可真是一段水深火热的时期。他们被禁闭在为“可怜的疯人们”设置的收容所里,失去了社会的尊严。违反习俗者被施以最重的处罚。作为治疗,人们对那些很温顺、相比之下还算好的抑郁症患者实施最严重的身体痛苦,以此转移他们对心灵缺陷的关注,甚至会把他们拷打昏死过去。呕吐、溺水暴力殴打不绝于耳,出自宗教法庭臭名昭著的施虐狂热重又抬头。
直到18世纪末人们才有所醒悟,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抑郁症患者面前才又重现一线曙光。抑郁症患者受到尊重——人们甚至认为,抑郁症才是理智的源泉。人们又开始为造物主的这一杰作群起欢呼,为其转瞬即逝而哀伤。
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wbr>最后被禁锢毒打
Bedlam疯人院是欧洲第一所精神病治疗机构,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在这里的精神病患生前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虐待
而中医对这个病情的研究,仍然按着既定的路线发展着。明代张景岳等描述的“忧郁”病与现代医学提出的抑郁症含义相同。如张氏在《景岳全书·郁证》中说:“又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以耗伤,凡此之辈,皆阳消证也,尚何邪实?”顾锡在《银海指南》中说:“一曰忧郁。或因衣食之累,或因利害之牵,终日攒眉而致郁者。志意乘违,神情消索,心脾渐至耗伤,气血日消,饮食日少,肌肉日消。”以这两位医家的观察和记载来看,这些认识与抑郁症的“精神状态下降、缺乏勇气和动力以及倾向于沉暗思维”等临床特点相符。
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说:“恹恹悒悒,湻湻闷闷,若不可以为人,并不自知所以为人者,则肝肾二经之虚已极矣。”从沈氏的描述看,患者的病症有心境低落、精神反应迟滞、厌世情绪和自知力丧失。
即便后来欧洲人的观念在发生变化,但当时那些被当作牲口一样对待的“可怜的疯人们”的悲惨状况开始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观。直到19世纪初情况才真正有所好转,经过很多次改革,抑郁症患者们才至少从他们的“外在地狱”中被解救出来。各地开始修建带有家园性质的精神病医院,并很快住满了人。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很多精神患者并不敢承认自己的病情,现在终于可以承认了。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也逐渐承受更大的压力。
参考资料:《抑郁症:走出心灵的黑暗》(德国)吕迪格·达尔克;《异常心理学 第13版》(美)布彻,(美)米内克,(美)胡利;《抑郁症:中西医基础与临床》唐启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微信搜索我: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在这个传说里,苏妲己没有死,还跑去了日本迷惑天皇!


另,博主新开通喜马拉雅FM以及蜻蜓FM的电台,在电台上给大家播讲历史,下载手机APP后搜索“一本正经说历史”就可以听啦!多谢支持!


下载喜马拉雅FM手机客户端,以及蜻蜓FM手机客户端,搜索订阅“一本正经说历史”,就可以听到博主在电台上的音频,给各位读者在电台上用播讲历史,上下班通勤时,您可以下载来听,用听的方式来欣赏历史!希望您能继续喜欢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入读者群:


一个抑郁病人的古欧洲之旅:从被说恶灵到贵族病, <wbr>最后被禁锢毒打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