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念奴娇·洛阳桥怀古(步东坡先生韵)》庄灿煌
2017-09-17 07:29
阅读: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1982665264
《念奴娇·洛阳桥怀古(步东坡先生韵)》
庄灿煌
洛阳桥上,石犹唱,多少千年风物。
玉带飘虹,红树立,堪叹奇思蛎壁。
鹭起星河,扁舟几叶,浪卷沙如雪。
风流忠惠,愧惭今古英杰。
遥想南渡衣冠,雅音从此广,梅香争发。
四顾而今,君应叹
、奇绝华章几灭。
渐断高风,骑鲸人远去,镜中苍发。
兴亡看尽,醉中还望江月。
注释:
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风物:风景和物品。
红树立:洛阳桥边有成片的原生红树林。洛阳江河口红树林是全省乃至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已形成洛阳桥与红树林完美结合的独特的湿地文化景观,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
蛎壁:桥墩墙壁上有很多牡蛎。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鹭起星河:远远望去,白鹭在洛阳江中纷纷起舞,仿佛是在银河上飞翔。
忠惠:指蔡襄。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洛阳桥桥北有忠惠庙。
南渡衣冠:“衣冠南渡”大意指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中国南方地区。中国历史上有3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唐 '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雅音:指“河洛语”。
所谓河洛,就是指河水(今黄河)和洛水(今洛河)之间的土地。河洛语指的是存在于上古夏商周时期的雅言,是今天汉族诸语言的主要源流。河洛语在汉语言的地位相当于黄帝在汉民族血统的地位,是被奉为正朔的。闽南语和河洛语的关系:由於各种历史原因,古河洛语已经不在原本的河洛地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胡腔的吴汉混合语言,也就是所谓的普通话。而闽南语是沿自西晋永嘉之乱士族南迁和唐初军队南下开发所带来的河洛语,由於福建地理和历史上的原因,成为保留河洛语素最多的汉语言方言,被称为“现代的河洛语”。
河洛语在唐朝时代是主流语言,如果以河洛语来念唐诗会更顺口;宋朝的主流语言是客家话,宋词如果以客家话念,也会感觉对味。
雅音从此广:河洛语,即传统上所说的闽南语,主要分布在闽粤台琼四省。分为北区泉州片、南区漳潮片、东区台厦片、南海区琼雷片四大次方言区(或漳州、潮汕并立)。福建、广东的其他地区、江西、浙江、广西、四川等省及东南亚等海外地区亦散有河洛语分布,使用人口在一亿左右。
唐朝的李忱 ,逗留泉州, 览山川盛景,有类吾洛阳之语, 因以名。唐朝初年, 社会动荡不安, 战事频发, 数不清的中原人士南迁到闽南一带,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经验, 引导当地原住居民开垦种植。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跟李忱一样,他们看到泉州山川地势很像故都洛阳, 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万安桥因此又称洛阳桥。
骑鲸人:此处代指国学大师、文人的楷模等。洛阳桥旁边就是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故有此联想。“骑鲸人”指李白,传说李白死后骑鲸归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称“海上骑鲸客”。白朴的世伯元好问也有“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之句,亦以“骑鲸客”称李白。金代词人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中“骑鲸人”指苏轼。
四顾而今,君应叹、奇绝华章将灭。渐断高风,骑鲸人远去,镜中苍发:意思大致是,国学渐式微,国学大师越来越趋近于无!!中国传统文化断层已经令人担忧!
附:
网上文章: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任侠之气”是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致,与君痛饮三百杯”。而“侠之大者”是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呢?大概只会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中了吧。
没有了“花间一壶酒”、“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誓扫匈奴不顾身”、“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胸襟。没有这些古韵的滋养,我们的80年代和90年代难道只能在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的多袋阔脚裤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么?没有了任侠的少年轻狂,没有了温文的少年情怀,我们的青春还完整吗?
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的兴亡,不是匹夫之责,而是我的责任。有多少年轻人还会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大概只会装作很酷的说“我就是我,我喜欢,我可以。”他们只是整日埋首在《蜡笔小新》和《机器猫》中拒绝长大。
还有多少人知道何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吴宗宪的《我猜》和《周日八点档》,大概只会迷惘的说: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会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大概会觉得他好傻,干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买台空调不就得了吗?还有谁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课内科外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哪还会有人说,第一名我不要,给你吧!再不知何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们可以成为象曹子建、王摩诘那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了。孩子们现在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已大多为考试加分服务,哪还有“为君唱遍《红豆吟》”的情怀了。(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举报/Report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13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七绝】《曲江“元白盛游”》庄灿煌
【七绝】《曲江“江头醉归”》庄灿煌
【七绝】《过曲江亭》庄灿煌
【七绝】《曲江流饮》庄灿煌
《浣溪沙·泉州湾跨海大桥》庄灿煌
打 开
疯狂捕鱼
海底宝藏等你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