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2017-06-23 14:56阅读: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云南黑井古镇:饮水要思源,吃盐想黑牛

摄影/文字:TIM生命过客

黑井古镇湮没在漫漫岁月里,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
这个小镇殊不简单,地处云南元谋,那是东方人类始祖元谋猿人的故乡;所在的禄丰县,又是恐龙之乡,出土了大量的史前恐龙和腊玛古猿化石;黑牛也曾扬名江湖多年,靠的却是普天下民生所需之物:井盐。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上下几千年,一只大黑牛,神一般的存在

话说4000多年前,此地蛮荒偏僻,民生维艰。有彝女李阿召放牛山野,走失一黑牛,四处寻找,终发现黑牛于山下舔地不止,近看大惊,地皮舔去,露出白花花的盐卤,以手沾食之,甚咸,遂奔走相告,自此八方土人皆来取食。此处久挖成井,即为“黑牛盐井”。后人为感念这一人一牛,于后山七星台上,修大井龙祠,奉李阿召为女龙王,雍正皇帝亲题“灵源普泽”;这黑井人饮的龙川水,吃的黑牛井盐,饮水思源,吃盐想牛。于是在黑牛盐井处塑黑牛像,建黑牛广场,勒石刻碑,以供人缅怀纪念。
黑井盐品质纯良,腌制肉蔬渗透力强,是闻名吃货界的宣威火腿的专用盐,开采之后,一时占据了西南百姓食用盐的半壁江山。
从南诏国起,黑井镇的盐井采的盐,成了专供皇家朝廷的贡盐,限量开采。直到明洪武年间,官府从应天府征召64名工匠进驻黑井,大事开挖盐井,从之前的三口盐井,发展到近十口盐井,并因盐兴镇,发展了与各地的商贸往来。至此,黑井古镇繁荣兴旺,直至清朝,上缴盐税一度高达云南盐税总额的六成多。清末民初,因盐致富的大盐商武维扬,还组织了护盐手枪队,犹如抗战时期的敌后武工队。小镇豪宅武家大院,便是其遗留的历史见证。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数百米老街,一碗稀豆粉糊糊,马帮的早饭

古镇的数百米老街,是贩盐马帮来往歇脚打尖的必经之地。古镇千年岁月安稳,至今仍有隋唐余韵的巷坊,纵横交错。 临街的人家,家家户户的窗台,都砌着青石板平台铺面,有啥要卖的杂货,推窗摆台上,过路客商马夫,皆伸手可取,银货两清。
古镇的早晨,清净人少,在老街上的小店里叫一碗“稀豆粉”,一杯豆浆,入口浓郁的黄豆香,还带有些许柴火烟熏味儿,与城里大超市里卖的淡而无味的豆浆,真不可同日而语。那碗貌似浆糊的“稀豆粉糊糊”,是旧时马帮风尘仆仆风雨兼程送盐,饥寒交加时的早点。店家为节省马夫时间,将豆米磨成粉熬成糊,加入一勺辣子,马夫站街边昂头呼噜呼噜几口,喝个底朝天,便可转身上路。
相去不远,有家“会友堂”,里面的灰豆腐、盐闷鸡,做法简单,却保持了山里食物的本来味道。镇上的几餐,虽谈不上极致的美味,但是朴素妥帖的安抚了我们的胃。
黄昏饭毕,沿着古镇长街散步,走到镇口,是个颇大的菜市场,卖菜的人们散了,只买到了一串野葡萄,黑的发紫,入口酸涩汁甜具备,吃的很欢喜。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庆安堤上,真武观里念佛经,到底是佛还是道?


安庆堤,是黑井古镇在屡遭山洪之害后,于明末修筑的长达300多米的抗洪堤坝,
全以红砂条石加三合土、铁榫卯合筑就,犹如长城城墙般,屹立镇外山坡,抵挡了无数次泥石流的冲击。

我们从镇口的安庆堤,气喘吁吁的爬上半山腰的真武观。观里有身着道袍的道士,玉皇阁里供的是玉皇大帝。可凝神细听,大殿里播放的梵音,却是“南无阿弥佗佛”经文。几位老奶奶正虔诚的跪拜上香,临了,还用勉强可辨的土话夹杂普通话,跟我们说:投点香油钱啊,积德、积福。
往功德箱里放完了钱,楞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这是道观乎?佛庙乎?咱中国最最传统的本土道教,何时与印度传入的佛教合二为一了?

再往山上,还有飞来寺,古僧人墓群,其中的高僧宽宏法师曾先从军后出家,故又称将军墓。但因地处山高路远,脚力不逮,也就作罢了。
况且去了又如何,高僧圆寂多年,这山中道观之迷,谁来解惑?
【原创】云南黑井古镇:岁月湮没的时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