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抗战中的文艺》:文艺群星闪耀时

2022-10-06 18:31阅读:
《抗战中的文艺》:文艺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有一部名作叫《人类群星闪耀时》,用一种很独特的视角书写了十几位历史人物的闪耀时刻,比如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一分钟;江郎才尽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歌德在离开玛丽恩巴德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对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胜,写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
军事家、作曲家、文学家等不同身份的历史人物被书写在同一部书中,确实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10月1日至7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的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以戏剧的形式,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田汉、夏衍、聂耳、冼星海、丁玲、白杨、秦怡等一批文艺大家,第一次“齐聚”在同一个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文艺群星闪耀时”。
《抗战中的文艺》:文艺群星闪耀时

该话剧的导演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曾执导话剧《生死场》《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等作品,由她来执导《抗战中的文艺》,足见对于这部剧的重视。
起初,我会好奇,田沁鑫导演会如何在一个有限的舞台空间,以及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将这么多文艺大家呈现给观众。
看剧的过程中,才恍然大悟,导演十分创新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舞台打造了两个不同时空——影像出演和舞台出演。
在舞台的背景中,使用了多媒体投影,将一些文艺大家的影像投放出来,观众可以看到舞台背景中的影像出演,鲁迅振臂高呼,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我们敬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的文化团体及作家们,立即起来运用全力,援助中国被压迫民众”。
《抗战中的文艺》:文艺群星闪耀时
同时,很多历史场景近似真实的展现在观众眼前,讲到一·二八时间爆发不久,2月3日,43位文化界人士,在《文艺新闻》报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鲁迅的影像展现在大银幕上,缓缓道来的历史事件听得振奋人心,与此同时,在舞台演出中,舞台中的歌队也发出呐喊:“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的屠杀”……一声声呐喊,使得作为观者的我们,已经走入了过去的历史中,很多场景令人久久无法释怀。
这种影像出演和舞台出演的“双演生态”,可能会打破观众对于戏剧舞台的观赏习惯,但一定会带给观众别样的艺术观感,既像是在看一出戏剧,又像是在看一场影像装置艺术。并且,这种舞台艺术呈现形式,极大的扩展了舞台的空间,让影像演出中的鲁迅和舞台演出中的歌队有了互动,也让观众感觉似乎是在与自己对话,有了舞台的参与感。
在看剧过程中,观众能够看出导演田沁鑫对于舞台场面调度和细节上的精准把控,不仅让演员与舞台环境融为一体,也让观众在看剧过程中沉浸其中。
剧中,歌队旁白:“夏衍,1932年看到《春蚕》这部小说,很喜欢,于是把茅盾的这篇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是新文学作品第一次被搬到银幕上。”旁白结束之后,夏衍出场,和坐在椅子上的茅盾交换位置,简单的动作,就能让观众看到夏衍和茅盾两人之间真挚的革命友谊。
就像该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所说:“我们用戏剧理解抗战文艺精神,呈现了那个时代文艺家们用文艺的方式支持抗战的壮丽画卷。”
在这个舞台上,观众会看到段奕宏版的鲁迅、李光洁版的夏衍、田雨版的茅盾、宋佳版的萧红、辛柏青版的冼星海、廖凡版的巴金、万茜版的丁玲、陈建斌版的老舍、关晓彤版的秦怡、吴谨言版的张瑞芳、罗一舟版的聂耳……真的是文艺群星闪耀时。
《抗战中的文艺》:文艺群星闪耀时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