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你知道吗?静脉输液中也有“PM2.5”

2017-09-12 12:30阅读:
“打点滴”、“打吊水”是大多数人对医院的记忆,静脉输液在医疗界素以快而有效著称,可是这种给药方式却并非完美。它无色无味甚至无毒,长期积累却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它就是输液中的“PM2.5”——输液微粒。
揭开输液微粒神秘的面纱
输液微粒,它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机体清除掉的颗粒杂质。它的直径一般只有1~25μm,也可为50~300μm,或者更大。

因为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50μm以上的颗粒物,所以我们几乎是看不到它们的。
而这种小颗粒在大量输液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就像PM2.5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虽存在却无形,在我们吸入的每一口空气中都多少有一些一样。
这些讨厌的输液微粒是从何而来的呢?
有一些药品原料的生产工艺不够先进,在生产过程中会混入一些杂质,制成成品药后,随着存放时间延长也会产生微粒污染药物;在药品配制成输液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交换和无菌操作不正规也可能带入微粒;

输液用的瓶子、袋子和橡胶塞受到溶液的侵蚀也会发生理化反应,产生一些细小的颗粒;输液操作中切割安瓿和胶塞反复穿刺加药等人为因素均可能导致玻璃微粒或者橡胶微粒意外落入液体中,形成液体“PM2.5”。
就算输液微粒进入我们的身体应该也不会“见血封喉”吧。
没错。少量的微粒不会有明显的病征,可是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一旦进入我们体内的微粒数量足够庞大,危害就来喽。
在输液过程中,微粒会附着在血管壁,当它们逐渐汇集成较大微粒时,就有可能阻塞口径较小的血管,造成局部血管阻塞和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此外,微粒的聚集还会刺激机体产生异物反应或过敏反应,被细胞吞噬形成肉芽肿,而这些肉芽肿就可能存在癌变的风险。
既然输液微粒这么可怕,我们就得想想办法整治它们。
断流先竭源,我们要严把药品质量关,规范相关人员操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如果条件允许的的话我们可以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让药品集中调配,严格把控,提高输液质量。
在给病人输液前,我们也可以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过滤药液,层层阻拦,把好药液进入我们体内前的最后一关。
以上都做到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大胆输液了!
且慢。即使是药品质量、用法和配置操作这些都没有问题,你也未见得会万事大吉。
质量再好的注射剂和液体,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所以,世界上所有国家对输液用液体的质量标准中,采取的都是限量标准政策。
据我国药典2010版规定,100毫升以上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10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5粒,含25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3粒,不得检出50μm以上的微粒。
虽然每一份合格的注射液含有的微粒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但如果输注了大量的静脉输液,微粒的总量就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所以,“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对静脉输液我们要清楚其利弊,避免滥用,也不用夸大风险,刻意回避。
输液微粒虽比不上PM2.5名气大,不太为人们所熟知,可是跟大气PM2.5比起来,输液微粒的组成成分更复杂、检测更困难、危害性也不容小觑。用药是为了治病,可治病用药的选择有多种,只要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尽量首选无创医疗,才是阻止输液“PM2.5”入血最有效的手段。
文 | 北医三院药剂科 毕玉、杜雅薇
编辑 | 孙静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