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几位在后世被洗白的三国人物

2020-01-14 07:41阅读:
几位在后世被洗白的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有那么几个人,在当时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有些行为甚至是令人不齿,但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这些人在后世被洗白,成了有些人认为的义士。且看几位在后世被洗白的三国人物。
公孙瓒
公孙瓒在早期抵御北部鲜卑骑兵入侵时立有功劳,被朝廷晋升为中郎将,后来,辽西乌丸丘力居等部侵扰青、幽等州,公孙瓒就抵挡不住了。朝廷认为刘虞在北方少数民族当中有威信,就让刘虞担任了幽州刺史。丘力居等人听说刘虞上任,都非常高兴,于是就遣使联络,回到各自的地盘。公孙瓒害怕刘虞建立大功劳,就偷偷使人将使者杀掉,破坏刘虞的和平计划。由于刘虞的一系列政策得力,边境还是安顿了下来。战事停下来,刘虞上书朝廷要求裁减兵员,但公孙瓒部还是被保留下来。董卓劫持皇帝西迁,袁绍、韩馥等人想另立皇帝,就打算推举拥立刘虞为皇帝,被刘虞拒绝。汉献帝刘协想摆脱控制东归,就派遣刘虞的儿子刘和偷偷离开长安,让刘虞派兵前来迎接。在迎接皇帝的问题上,公孙瓒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和刘虞产生了矛盾。后来刘虞担心公孙瓒成为国家的危害,率兵攻击公孙瓒,结果为公孙瓒打败后捉住。董卓死后,朝廷派遣使者增加刘虞的权力,让他都督六州的军事,公孙瓒也加官进爵,可公孙瓒却胁迫朝廷使者杀了刘虞。公孙瓒自己任命州郡官吏,公开割据一方。公孙瓒还大肆搜刮民众,建立千重碉楼,将州府内的有财产名望的人士杀尽,不管将士的死活只管自己享乐,引起了边境地区乌丸、鲜卑以及汉族人的不满,被他们联合起来打败。最终,袁绍将其围困在易京,公孙瓒没有任何人可以求援,自己知道必败自杀。
就是这样一个不顾国家利益、危害边境,为了自己的私利割据一方的人物,在后世却被洗白成了义士。原因是什么呢?刘备和公孙瓒
是同学,讨伐黄巾军立功当了官又丢了,无奈投靠了公孙瓒。又因为给公孙瓒出了力,被公孙瓒推举为平原相,从此成为独立诸侯走上了政治舞台,最终成为一国皇帝。董卓废立皇帝,这在当时是篡逆行为,因此,讨伐董卓就是当时的大义。这样的大义行动,怎么能没有刘备参加呢?可当时刘备实在是太弱小了,小的连一个芝麻都算不上,讨伐董卓这样的事情怎么能轮得到他?这个不要紧,公孙瓒不是有兵马有势力吗?那就让他参加好了,刘备正好和他有交情,所以,参加了讨伐董卓这样一个大义行动就有了公孙瓒,从而也就有了刘备。因为推荐刘备有功,公孙瓒当然也就成了义士。
祢衡
祢衡这个人有才,也很想当官,汉献帝来到许都,祢衡也来了,身上还揣着一个自我介绍推荐信。想当官本来不是什么坏事,过去读书有才华的人都是走这条路,那个年代,只有当官掌权才能干大事,干更多的事。但祢衡不一样,他是谁都看不起,以至于身上的那张名片字迹都模糊不清了,还是没有把自己推销出去。那个时代的官员,是讲究一点资历的,不管你多有才,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三公九卿的。这就注定了,你必须得从低职位干起。即便是低一些的职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给你个州牧郡太守,你还的跟着这样的人多少历练历练吧!换一个思路,皇帝不可能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即便是给你一个高官当当,首先得有人告诉皇帝有你这样一个人吧。问题来了,能和皇帝说上话的,或者是自己有用人权的,他是一个也看不上。全天下让祢衡看上的人只有两个:孔融和杨修。杨修自己还在给人做事攒资历,剩下的只有孔融了。孔融闲人一个,自己还在吃闲饭,好在名气挺大的,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大权在握的曹操。事情挺好的吧?可祢衡就有这个本事,总是能够把顺事给整拧巴了,他不但不去见曹操,还专门说曹操的不好。这还不算,还借机会羞辱曹操,羞辱后还跑到人家衙门口戳着棍子大骂。曹操是真想杀了他,只是考虑到为了他背上一个骂名不值得,因为这事堵住了人才的路就更不合算,于是忍了,把祢衡推荐给了刘表。顺便说说,这是一个正常的人事任命,刘表是荆州牧,让他到刘表那儿也是一种攒资历。可问题是,刘表就能进得了祢衡的法眼吗?同样的,刘表也少不了挨骂。刘表受不了了,把他推荐给江夏太守黄祖。那时候的郡太守权力很大,有人事任命权,三国反董卓联盟里的很多诸侯都是郡太守,勃海太守袁绍还是盟主呐!可问题是,这个黄祖的水平并不比曹操刘表强,当然也少不了挨骂。但黄祖不是曹操,也不是刘表,性子急,脾气暴,挨了骂火上头,一个命令下来,祢衡脑袋搬了家。
想当官,相当大官,还不愿走正常程序,骂遍了天下人还专门骂自己的直接上级,“智穷、身死、名灭”,当时的人笑话他也是有原因的。但后世的祢衡也成了义士。什么原因呢?因为曹操。曹操是“汉贼”,他的儿子“篡夺”了汉朝,而这个基础又是曹操给打好的,所以,这个逻辑关系就成了:曹操是汉贼,骂汉贼的人是义士,祢衡骂了曹操,祢衡是义士。其实我们要是回到祢衡那个社会时期,曹操还真的不算太坏,至少对于汉朝皇帝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当时的皇帝刘协被军阀们抢过来扔出去就像个物件一样,谁也没有把他当回事儿,好不容易摆脱了长安的军阀想东归洛阳,却谁也不想要。先是朝廷想要刘虞派兵迎接,但袁术、公孙瓒阻挠,等于是谁也不要。好不容易到了张杨的地盘,张杨却说在朝廷里当官不如在外带兵好,等于是又把皇帝给扔了。袁绍觉得皇帝就是一个累赘,不要。吕布早就丢下他自己跑了,刘备、刘表、刘璋这些刘家子孙都在忙活自己那点儿事,如果没有曹操,皇帝不是被乱兵杀死,怕也会早就饿死了。再说了,祢衡不是曹操杀的,所以祢衡这个义士,则真真是后世洗白的。
陈宫
陈宫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也是曹操的心腹之一。曹操征讨徐州的陶谦,留下一部分兵给陈宫让他守卫东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信任,当时那个乱世,除了属于自己养的兵,也就是自家兄弟子侄有这个待遇。陈宫能带曹操的兵,可见是真心的心腹。但陈宫却不这样想,借此机会,他勾结陈留太守张邈(曹操盟友)把吕布迎接而来,占领了曹操所领的兖州。吕布挺能打的,兖州高层叛乱,兖州各郡县大多数响应,曹操几乎要无家可归了,好在还有三座城坚持不投降。有了这三座城,曹操杀了回来并把张邈打败,把吕布赶跑,陈宫跟着吕布跑到徐州去了。后来就是吕布夺了刘备的徐州,曹操打败了吕布,陈宫和吕布两人一道成了俘虏。做了俘虏的吕布向曹操求饶想活下来,结果被曹操杀了。曹操想劝陈宫回头,结果陈宫认为自己“为臣不忠”就应该死。陈宫就这样死了。
陈宫成了义士,除了背叛曹操,还有一点就是甘愿就死。和祢衡一样,陈宫成为义士也是与曹操有关。有一种说法是陈宫的背叛与曹操杀兖州当地的名士有关,例如边让。假如这个理由成立,陈宫在当时也很难成为义士。首先,陈宫已经是曹操的属下,倒向另一个阵营就是背叛,这不叫义。如果觉得曹操滥杀无辜,他可以选择辞官致仕,这就是当时的现状。如刘表时期的诸葛亮,袁绍地盘上的田畴,人家看不好这个主公,宁可终老山林也不当你那个官。已经当了官怎么办?那只能是听天由命。如袁绍集团的重要谋士沮授,官渡之战前已经被袁绍剥夺了大部分兵权,计策也多不被采纳,后来做了曹操的俘虏,曹操亲自劝降,人家是宁可死也不从。还有东吴的虞翻,孙权差一点杀了他,后来流放到了交趾,而魏文帝曹丕虚位以待,可人家宁可到流放地也不去魏文帝那儿去当大官。那个时候的人就认这个。其次是所要投靠的这个人吕布,他在当时就非常臭,除了杀了两任主子,扔下皇帝不管,又先后投靠过袁术、袁绍,依附过张杨,在当时是个不折不扣的不义之人。陈宫后来又想背叛吕布投靠袁术。所以,现在有人认为陈宫是个义士,很大原因也是被洗白的结果。
马超
马超的父亲马腾,早年在西北地区有军队有名望。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掌权的朝廷征召他到朝廷中任职,马腾认为自己老了,就到朝中担任了卫尉。卫尉是个很大的官,虽然没有什么权力,但子弟们都可以依此直接当官。马超和他弟弟也在征召之列,给出的官职也都还不错,但马超不来,就留下担任偏将军,继续领着父亲留下的兵。建安十六年,曹操要西征汉中的张鲁,关中地区的军阀认为朝廷征讨张鲁是幌子,趁机消灭他们才是目的,于是联合起来反了。不知道什么原因,马超也参加了,而且是倡导者和主力军,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拥立了马家的仇人死敌韩遂当盟主!反叛失败,马腾等在京城一家子百口人全部被曹操处死。失败后,马超西逃到了凉州,在刺史韦康献城请和的情况下又把他和太守全杀了。冀城的人联合起来,把马超骗出城,然后把马超的妻子和家人抓起来杀了,马超没有地方去,向南投奔了张鲁。张鲁给了他一把挺好的交椅,还想把女儿嫁给他,手下有人说:这个人连自己的亲爹都不爱,他还会爱你!张鲁这儿也待不下去了。辗转了两年,马超到了刘备那儿。
不用说,反曹操,归刘备,这个人“当然”更应该成为义士。但不顾自己的父亲及全家百余口人的性命,怎么样就能洗得白呢?有办法,曹操不是杀了马腾吗?把他杀马腾放在前面,这样是曹操先杀了马腾,马超为父亲报仇,理所当然。马超就这样被成功洗白。
以上被洗白的人有共性,要么是对刘备有帮助,要么是反对曹操,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但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把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历史人物混为一谈,因为这是两种语境中的人,否则,无论如何是说不到一块儿去的。
几位在后世被洗白的三国人物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