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汉唐宋元中外画家“牵”来天下神骏

2011-09-01 16:57阅读:
汉唐宋元中外画家“牵”来天下神骏
姜卫华/

良马曰骏。神骏,乃“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千里马。历代有不少名画家画过马,唐有韦偃作《牧马图》,画马千匹。清有郎世宁画马百匹,名《百骏图》。此外有韩干、李公麟、任仁发、徐悲鸿,他们都给艺术之宫“牵”来了天下名马。
气势雄健的“汉马”
画马的历史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如《四耳猎盂》文物上,就缕刻有四马拉车的图案。这件文物恐怕是画马最早的证明,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秦汉时代,马的形象便大量地闯入了艺术之宫。秦代烧制陶马,铸造铜马铁马,雕塑石马,遗迹之富要数秦始皇陵墓兵马俑了。这里的陶马和真马一样高大,气势十分雄健。
我国画马写实的风光,最早要从汉代算起。辽阳市棒台子二号汉墓有幅《车骑图》壁画,两匹马画得神骏不凡,四蹄翻腾,作昂首嘶鸣状。山东武梁祠画像石《泗水取鼎》中,有一匹姿态俊美。河南南阳出土的“汉马”画像石中有《车骑出行》,工匠们根据马的生理状貌加以夸大,竭力表现马的神骏。更有佼佼者,是
汉将霍去病墓雕刻中的三匹不同姿态的战马,它们是《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它们都是用整石雕成,工匠们按照天然石块的形势,因石造型,因形造意,表现出来的气魄深沉雄大,使这些石雕充满一种天趣。

雄健丰满的“唐马”
汉唐宋元中外画家“牵”来天下神骏
唐 韩干 《牧马图》
唐代韩干名作《牧马图》和《照夜白图》,可以作为“唐马”的典范。
《牧马图》,画了黑白两匹并髻而行的骏马。画家以线空勾,平涂彩色,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强调了马的膘悍、肥壮和神采。牧马人画得体格魁伟,面目威武,与骏马相配。
《照夜白图》所画是唐玄宗的宝驹照夜白,韩干把它画成系在马桩上。照夜白昂首嘶鸣,踢蹄扬鬃,通过描绘它的烈,来衬托驾驭它的主人(皇帝)的英雄气慨。李世民陵墓的石雕“昭陵六骏”,更是六匹神骏。

骏健不凡的“宋马”
杜甫在欣赏韩干的马时,说韩干的马不错,可惜就是画了肉没有画出骨相来。题诗曰:“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这首诗又惹出宋代一位文人黄庭坚,他在看过宋代李公麟的马后说:“李候画骨亦画肉,下笔马生如破竹。”
李公麟的《五马图》是“白描”画法的杰作,全幅画了五匹骏马:一是夙头骢,二是锦膊骢,三是好头赤,四是照夜白,五是满川花。传说,他画满川花,刚画完不久,满川花就死了,于是人们说是李公麟将马的魂慑去了,失去了魂魄的满川花才死的。李公麟的马,骨骼比例都与现代解剖学接近,所画马的皮毛有亮的质感,说明他画的马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汉唐宋元中外画家“牵”来天下神骏
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风姿秀逸的“元马”
韩干、李公麟画马主要靠线,是白描。而到了元代赵孟、赵仲穆父子,任仁发,任子昭父子手里,一变为勾勒渲染法。就是先用线勾好,而后用淡墨或淡彩渲染,这样画出来的马更具有立体感。
赵孟有《八骏图》、《浴马图》,所画的马还保存唐人的余韵。相传,赵氏一家父子夫妇都是画马高手。赵孟本人为了掌握画马的要领,竟不顾体统,在床上打滚或四肢爬行,以体会马之性情。
任仁发有《二马图》、《马》,从他的马可以看出,唐人膘肥壮实的风格已变灰精瘦秀逸,讲究马的花色,鬃毛等外在美,缺少“唐马”的神采,“汉马”的雄大。

一个外国人的“马”
汉唐宋元中外画家“牵”来天下神骏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以画马而闻名于清代画坛的外国人,是意大利人郎世宁,他以西洋画法为基础,钻研了中国国画笔墨技巧后,以西洋画法画国画。在画马时,不用中国画的勾勒法,而用渲染法,主要不是靠线造形,而靠色彩渲染出马因受光而呈的凹凸,用明暗来表现马的体积感和皮毛质感。作品有《百骏图》、《八骏图》。
郎世宁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圣马塞兰诺,青年时期随卡洛科纳拉学习绘画与建筑,刚开始只为意大利的教堂画壁画,1715年前往中国,期间曾于澳门学习中文、并以“郎世宁”作为汉名。
郎世宁在一生大半待在中国,历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计约有50余年。1715年到中国时,被康熙帝以艺术家的身份召进宫中,曾协助圆明园的规划设计,他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并改用胶状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也就是今日的胶彩画作法,他曾试图要求康熙帝开办学习用西方透视原理来绘画的绘画学校,但未被采用,后来与中国学者年希尧一起出版了一本《视学》,是中国第一部透视学专著。

纵“马”一生徐悲鸿

汉唐宋元中外画家“牵”来天下神骏
近代 徐悲鸿
近代画马大师徐悲鸿,他长于用写意法画马,笔墨飞舞,其画既国画根基又有西洋画素描的素养,所画马极为生动活泼。代表作有《九方皋》等。
徐悲鸿的马,有着国画的根基,又具有西洋画素描的功底,他为了画马,劳累奔波了一生。少年就随父学画的徐悲鸿,真正发表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幅马,由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审美馆发表。1953年,他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幅作品也是《奔马图》。
徐悲鸿在巴黎学习期间,画过一千多幅活马的速写稿。后来,他到印度讲学,在大吉岭地区见到一种罕见的马,他又作了大量的写生。他研究马的特性和结构入了迷。通过一生的努力,他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用写意法画马,既表现出马充满活力的美,又表现出马的雄健和强悍。无论是奔驰在茫茫草原上还是昂首苍空、对风嘶鸣,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别有风味。他曾对学生讲:“以画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可见他画马准备之充分,功力之深厚。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听着马蹄得得,看重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马,最能反映徐悲鸿的个性,最能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他借马的形象所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鼓舞了人们的精神,增加了人们的力量。徐悲鸿的马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强烈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表现出来。正如他的一句至理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