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校园中意气风发——访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先生

2021-11-27 18:47阅读:
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校园中意气风发
——访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先生

【题记】我们的老校长、敬爱的恩师冯玉忠先生于1125日仙逝,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校园、热爱的学生们。冯先生从1983年到1995年,在辽宁大学担任校长13年时间。千千万万的辽大学子怀念那段时光,因为有个和学子们思想感情能够相通和共鸣的师长。冯玉忠有他自己的大学理想。他的大学理想满足了青年学子要追求的一切愿望,他的这个理想就是学子们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冯玉忠的理想和学子们是共通的。在冯玉忠的大学理想之下,辽大校园是可以诗歌能够泛滥生长的地方,是可以傻呵呵幻想远方的地方,是青年人思想可以自由驰骋热情奔放的地方。辽大以极为包容的情怀,成为了辽沈地区的人文高地。
大学教育的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在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布之后,冯校长接受辽宁社会科学院的刊物《文化学刊》的专访,记者李阳最后形成《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校园中意气风发——访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先生》一文,刊发于该刊第
3期。文章直面大学教育的原点——大学教育的本质何在,大学行政化如何淡化,创新人才如何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大学之精神关乎国家之精神,大学之教育关乎国家之命运。今天悼念冯校长,找出这篇专访文章,原汁原味刊载于此,让我们关注大学教育的原点,让我们缅怀尊敬的冯校长,感悟冯校长的大学理想。
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校园中意气风发——访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先生
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校园中意气风发——访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先生
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校园中意气风发——访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先生
李阳:随着两会的召开和人们期待已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公开发布,大学教育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谈及大学教育这一问题时,常常会涉及到“大学教育的本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冯玉忠:大学教育本质也就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我看来最核心的一点是自由。就是要实现思想自由、学术自由、选择自由、表达自由。自由恰恰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想像力、创造力和学问的结合需要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气氛,需要多种多样的经验,需要同那些在观点和智力训练上不相同的心智互相激发。还需要在促进知识发展时,为周围社会的成就而自豪的兴奋和自信。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想像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改革我们大学目前的管理体制卡的太死的弊端,必须实施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给学生更充分的选择自由,让青年学生展开翅膀,去奋斗搏击。
大学是一个舞台,是具有创造力的舞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一切“新提法”的策源地。所谓的新提法,包括新理论、新观念、新思想、新价值、新技术。
李阳:您认为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
冯玉忠: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鼓励探索和创新,鼓励基于个性的探索和创新,让人们拥有勇敢的精神去探索和捍卫自由的权利,实现真善美的普世价值。
李阳:那么在您看来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的这种基本功能呢?
冯玉忠:实现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要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校园中居于主导地位,真正能够在校园中“大有可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大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是大学真正成为多层次、多元化声音、百家争鸣的自由天地。只有这样的天地才能驱使大学中的学人思想自由驰骋,才能为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的翅膀加油充电。长期的一种声音作为主导的一言堂会严重一直人们的创造力,扼杀人们的思想,更不会有什么“新提法”、新思路的出现,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固定面孔、单一模式。在这样的大学中,所谓的大学思想可以说已经消失了,大学的灵魂丧失殆尽。
大学的精神是国家精神的缩影,国家精神受到大学精神的塑造。美国的大学精神就反映了其自身的国家精神。举个例子来说,在世界最具创造力的50所大学中有35所是美国的大学,而美国的国家精神恰恰就是自由、创新。
李阳:目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很高,除了提到“大学教育的本质”之外,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要“淡化大学的行政化”的呼吁,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冯玉忠:淡化大学行政化与刚才谈到的大学教育的本质,二者实质上是相一致的。只有淡化了大学行政化才能更好地还原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大学教育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淡化大学行政化的问题被近年来被很多学者提了出来,学界也呼声很高。可以说是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还未及本质。大学的行政化是体制的问题,单就大学本身谈淡化行政化是徒劳的。在行政体制下,德先生和赛先生是被压抑和扼杀的,大学所发出的声音是统一而单调的。
洪堡特有一种观点“自由是必须的,宁静是有益的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此为依据”。这里所谓的宁静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自然状态。目前大学所普遍出现的“浮躁”与“骚动”原因就在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严重缺失宁静的心态,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与现实或者说“尘世”贴的太近,行政化意味太浓。
大学的行政化的弊端在于大学的行政化使得在大学中学术的地位越来越弱化、学术精神越来越退化。学术化的萎缩反之带来的是功利化的张扬。大学内功利化的本质是行政化的必然产物,功利化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对青年灵魂的腐蚀。
大学的行政化要害在于扼杀创造、探索,其消极作用不可低估。再举一个美国的例子来说,2006年的诺贝尔植物医学奖三个奖项被美国包揽,其基本的经验就是,没有号召,没有评比,没有组织,没有审批,数十年如一日地出于个性创造的默默无闻、扎扎实实的工作。繁琐的行政体制和审批套路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枷锁。由此产生了越评越穷(思想贫乏),越穷越评的恶性循环。
李阳:钱学森老人在世时提出了一个疑问说:“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来杰出的人才?”这所谓的“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让所有国人深思,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与我们之前所说的“大学教育本质”和“大学行政化”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么?
冯玉忠: 所谓人才,长期以来,在教育观念上,一直难以取得真正的统一。不同的教育观念,主张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有的强调“学知”教育,有的强调“学做”教育,现在则强调综合素质教育,但无论哪一种教育模式,都不能忽视创新力的培养,都应该建立在创新教育的支点上。创新力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人才质量的根本标准。有利于开发创新力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模式,具有创新力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大学自身是学习西方的产物,引进我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也是大学在我国的初创和发展的历史。在发展的前期,我国的大学基本是参照西方和欧美的思想模式。直到上世纪50年代开始照搬苏联的模式,在大学教育的发展上走了弯路,发展了苏联模式的弊端,直到今天使我国的大学教育呈现出现在的局面。人们总说,为何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来顶尖的人才,为何中国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思维和竞争力。这就是我们大学教育走到今天必须要彻底改革的根本所在。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自发性,自发性释放的关键是自由,只有拥有了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打破行政化的条块分割才能真正的让德、赛两位先生在校园中意气风发,在青年人心中潜移默化,大学教育的改革关乎民族振兴,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

冯玉忠简介
冯玉忠(1933-),男,汉族,北京平谷人。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相继执教于东北财经学院和辽宁大学,19837月到19959月任辽宁大学校长。
出版著作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冯玉忠文集》、《我看韩国》、《市场 体制与文化》等11部专著。发表论文180余篇,共300余万字。
冯玉忠教授立足于自身研究专业,在担任辽宁大学校长期间对大学教育、大学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索,结合多年行政实践,对大学教育原点以及大学教育去行政化等问题颇有心得,其言行对辽宁大学的大学精神塑造有着深远影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