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梁启东:怎样理解“以进促稳”的经济工作方针?

2023-12-11 09:53阅读:
梁启东:怎样理解“以进促稳”的经济工作方针?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的经济工作,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为新的一年的经济工作指明方向、确定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外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疫情影响的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延续,“脱钩”“断链”倾向抬头,“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成为某些国家“优先”发展的手段,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但是我国经济的航船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航行,度过许多险滩和关隘,战胜了许多困难和考验。特别是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在疫后恢复态势之下,“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这与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密不可分的。
2022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没有变化,那就是稳中求进;但是表述上更显积极、主动,在“稳中求进”基础上,提出了“以进促稳”的方针。
那么,怎样理解“以进促稳”的方针?
“以进促稳”,首先要准确理解“稳”的核心涵义。所谓“稳”,就是经济稳、社会稳,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巩固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的格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所谓“稳”,就是政策稳、措施稳,就是要保持宏观政策定力,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稳”,就是措施稳、步伐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搞“大水漫灌”,不搞大开大合,不搞大起大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当然,这里的“稳”,也包括稳定市场预期,努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对2024年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稳住经济基本盘,稳增长、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
;也要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兜住民生底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进促稳”,要准确把握“进”的基本要求。稳是大局、是主基调;进是方向、是大目标。没有稳,谈不上进;没有进,更谈不上稳。当然,稳,不是被动僵化的稳、停止不动的稳、简单机械的稳,而是着眼于进的稳、有内生动力的稳。正像骑自行车,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前进,才能骑得稳。只有有效的、积极的进,才有可能形成成就的、巩固的稳。只有稳中求进,才能以进促稳。只有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针对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要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端的产业升级和内需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以进促稳”的方针想,做好2024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既要夯实“稳”的基础,把该稳的稳住、稳牢;又要培育“进”的力量,把该进的快进、进好,以稳求进,以进促稳,使稳和进良性互动。要掌控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要处变不惊、保持定力,加强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切实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抓好“三农”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项重点工作,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启东视野”公众号2023-12-09 发表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