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迈入了全新时代!全军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全部吸上“自制氧”

2017-10-10 18:32阅读:
​从上送氧到自制氧
从救命氧到保健氧
从定量氧到按需氧
全军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
全部吸上“自制氧”
新疆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海拔5040米的空喀山口边防连官兵业余时间在吸氧。 徐辉 摄
“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全部可以吸上‘自制氧’。平时供氧,海拔4000米以上部队直通单兵床头,海拔3000米至4000米部队成建制集中保障;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供氧,机动和基地保障一体衔接,部队急进高原预置储氧和应急保障综合配套;战时供氧,按照全程伴随、立体成链模式组织实施,推动‘救命氧’快速向‘打仗氧’转变。”这是近日,记者从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获得的消息。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标志着我军高原官兵吸氧实现由原来靠山下送氧到高原哨所自制氧的历史性变化,迈入了全新时代。
空喀山口边防连官兵吸氧。徐辉 摄

制供氧建设事关高原官兵平时保健用氧、战时医疗用氧,军委首长十分关心,特别是2013年至2016年对驻海拔3000米以上部队组织实施了制供氧工程建设,涵盖青藏、帕米尔高原200余万平方公里地域。建设中,军委首长多次带工作组亲赴雪域高原调研,深入一线了解用氧诉求,军委后勤保障部领导全程指挥督导建设。解放军总医院等7个单位近百名专家,在不同海拔梯次高度设立6个研究基地和实验室,构建“现场—实验室—临床”三结合模式,制定《高原部队官兵吸氧标准》国家军用标准,于2016年6月1日颁布实施,高原官兵用氧步入科学化标准化时代。坚持“建、管、用、修、训”配套建设,安装了170多套制氧站、高压氧舱,配发12辆高原制氧车,补充4800多台小型制氧机,军地共设立12个联合维修点,技术人员分管共用,配件耗材合储通用,维修保障一体联动,军民融合消除了部队的后顾之忧。制定《军队高原制供氧设备管理规定》和《高原部队制氧站油料补助标准》,解决高原哨所制氧机油料、业务补助经费、维修保障等问题,确保哨所“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久”。
空喀山口边防连官兵在课余时间吸氧。徐辉 摄
经过上下努力,由过去靠山下制氧上送哨所、集中制氧上送哨所到哨所自制氧的变化,保障模式由局部定点转变为全域覆盖,制氧方式由零星间歇转变为足量持续,供氧对象由部分一线官兵转变为全体高原部队,用氧性质由医疗救治为主转变为日常生活保健,官兵身体状况由缺氧被动性代偿转变为吸氧主动性恢复,较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高原部队的缺氧难题。
目前,全军海拔4000米以上哨所,吸氧已纳入日常作息制度,官兵每天最低吸氧1小时,实现“保健氧疗”;海拔3000米至4000米哨所,制氧装置配备到所有基层点位,官兵遇有症状可随时吸氧,实现“应急氧疗”;在高原全域,实现了官兵有需要就能吸上氧!
作者:记者孙兴维、通讯员陆庆国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