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返寺庙群──山神庙、关帝庙
2011-10-13 01:05阅读:
前两篇博文先后写了
云灵寺和
圆通寺,这一篇写写山神庙和关帝庙。
山神庙处于云灵寺东面,中间隔一条土路和关帝庙,因它比关帝庙更靠前(即靠南),所以我们先去了山神庙。
远看山神庙。山神庙乃巡返村古庙,始建无考,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重修拜台。
山神庙说是一座庙,其实只是一座殿。由庙前石阶上去,是一个用青石栏杆四围、青石板铺地的院落,约有
百十平方大小,院子小,又是新建,自然很是整洁。
院子靠北是一株郁郁葱葱的黄楝树,树冠把北边半个院子全部遮盖且绰绰有余。
众人围着这株大树,对其年龄、粗细评说半天,并有二人自告奋勇去搂抱测量,最后一直认定:这树怎么滴也有三百年了。我看不止。
《救荒本草》记载:“黄楝树,生郑州南山野中。叶似初生椿树叶而极小,又似楝叶,色微带黄,开花紫赤色,结子如豌豆大,生青,熟亦紫赤色。”《纲目拾遗》载:“黄练芽,春初采嫩芽。小儿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带苦涩如黄连,故名。”
《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木,江西、湖广多有之。
大合抱,高数丈,叶似椿而小。春时新芽微红黄色,人竞采取腌食,曝以为饮,味苦回甜如橄榄,暑月可清热生津……。”
黄楝、黄练、黄连,三个名称,字虽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种植物。扯远了,赶快打住。
山神庙大殿,斗拱彩绘,飞檐翘起。在此请教行家,这属什么屋顶样式?中一间歇山式无疑,可旁边两间是悬山式的变异,又低了一截,也不能说是重檐。这种组合式的屋顶样式,真搞不懂了。真诚请教行家解疑。
大殿内供奉的山神塑像。
大树与山神同样引人注目。
拜过山神,临走时回头再看看大树。
山神庙外东边的园林小景。
从山神庙出来,沿西侧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向北。您看到这路上立的“忠义”坊,不用猜就知道下一站是关帝庙了。
关帝庙前又是一株几百年的大树──皂角树。《中华本草》载:“皂角树…………”,又要啰嗦了。好好好,打住,进庙。
关帝庙山门。
关帝庙一进院落,分为前后两节台地。高一节台地上建有三座殿堂。
东配殿,供奉文财神,是比干?还是范蠡?还是文昌帝君?
西配殿,供奉武财神,是赵公明?还是钟馗?当时没有细看,现在写时真记不住、分不清了。敬请各路财神不要降怒怪罪,大神不记小人过,我也老想着发个小财什么的呀。
关帝庙正殿──关圣大殿。
关帝(即关羽)其实也是一位武财神,但在广大信众的心目中,关老爷似乎更受尊敬。再说了,这里毕竟是关帝庙,关圣帝君理所当然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要坐在正殿。
大殿内供奉关帝像,手捋长须,正在披读《春秋》。
关帝左侧是其长子关平,双手捧大印。
关帝右侧是其部将周仓,双手持大刀。
大印象征着权力,大刀象征着武艺,《春秋》象征着正义忠诚,关羽正是凭此三者赢得了千古人心,从而被尊奉为“帝”的。我的理解不知对否?
这两位居士从殿里出来,嘴里还在念着什么。提醒您看二人的嘴型。
关帝庙前院西侧所立石碑,碑额刻“完善同归”四字,碑文是“关帝庙重修记”,立碑时间居然是雍正年间。因是集体行动,我要抄半天碑文,他人怕是……
关帝庙前院东侧所立石碑,碑额刻“万古流芳”四字,碑文是“关帝庙誌”,这虽是一方汉白玉碑,可立碑时间是去年,文物价值与西侧的碑差老鼻子了。
装个模作个样抄录抄录。
在巡返,几座寺庙或正建,或刚建成但未开光,所以转了半天没有见到僧人,也没有见到道士,去跟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打听,也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回来上网查询,有图片,但文字性资料几乎没有,幸亏看到老同学“狂夫”的一篇博文,是写观音院(圆通寺的初名)的,经其同意,摘录其中一段,作为巡返寺庙群三篇博文的结尾:“今值国泰民安之世、国家宗教政策逐步落实之际,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提升民众文化素质,留下丰厚文化遗产于后代子孙,促进佛教文化产业发展,激发一方百姓善念嘉行,为此,中晶公司斥资某某万元,社会贤达,共襄善举,十方善信,慨然助香,工程总投资达某某万元,东南大学木天土原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精心设计,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施工,巡返大庄园组织管理督工,前后历时14个月,终使古刹重辉,梵音远播,慈云普覆,法雨均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