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2019-06-04 10:39阅读:
在外行走多年,除了常规游客所能见的风景,偶尔总能发现一些少为人知的神秘景观。此次福建武夷山之行,在领略了壮美山水景色后,在一块巨大的岩崖上发现了一处令人惊叹的古时崖居遗址景观,当地人称:武夷古崖居,又名:天车架。关于古崖居的说法有很多,据说最早宋代时就有山民穴居于此。不过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清末当地大财主为躲避土匪强盗的侵犯,举家迁徙于崖洞内居住。真相是否如此,让我们走进这神秘的古崖居。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2019年5月拍摄于福建武夷山。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属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奇特丹霞地貌。据说早在4000年
前就有闽越人在此生活。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在武夷山大红袍景区,大部分游客只为一睹大红袍母树,殊不知在这片雄壮的岩山之中还隐藏着一处神秘的景观。从大红袍景区出发,沿着岩骨花香漫游道一直往前,在接近水帘洞景区的山路边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写有“武夷古崖居遗构”几大字。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这里是武夷山慧苑坑双燕峰丹霞嶂,两侧是巨大的岩崖绝壁,崖下是当地农户开肯出来的茶园,一排排整齐而又茂盛的茶树布满整个崖底,只留下狭窄的行走过道。道路右侧的这座巨型条状岩石,上半壁犹如被红霞染过的赤壁,所以称其为“丹霞嶂”。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丹霞嶂海拔450多米,下半部笔直的崖壁如同刀切一般,上半部分则如同蚂蜂窝一样密密麻麻布满各种洞穴。站在崖底往上望去,你会发现在崖体的中间有一些用木头搭建的木构架,一半嵌于崖体的空隙处,一半则裸露在崖壁外,这种用古法榫卯连接的木制建筑,当地人称“天车架”。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夷武山当地的朱、潘、万、邱、衷等几大家族,为躲避太平天国军队的烧杀抢掠,派人勘察后,选址丹霞嶂崖壁上离地约百米的洞穴作为理想的避难地。后据专家考证,这些洞穴外窄内宽,三面岩体包围,一面临空。洞内可同时容纳300多人居住。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当年这些土豪们为了避难在此居住,让人先从崖顶下放绳锁,再沿绳锁进入洞内。为了运输物资和构筑防御系统,他们在崖洞口建起了“天车架”,就是悬空而置的绞盘车的意思。由于洞穴绝临峭壁,无路可走,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借助这些天车架,把人和物资运入洞内。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据说当年太平军攻打至此,看到富人逃于悬崖洞穴中,用尽了各种办法。先是用火铳猛射,但由于洞口小,外加厚实的防御攻势,很难伤到人。于是太平军又用困兽之法,断其水路。没想居住在崖穴内的人日夜徜徉于空中楼阁内,谈笑风生,炊烟不断。原来山洞内泉水甚丰,根本就不缺水。最后太平军久攻无果后放弃了。
神奇的天车架,为躲避战祸,古人在绝壁上建起300人的村子
崖洞上不见天,下不着地,顶部有危岩作盖,下临绝壁深渊,宛如空中楼阁。如今,经过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仍可清晰见到涯洞内建筑,大小数十间,木质构架、悬楼吊脚,或临崖、或深藏,犹如燕巢附崖,体现了武夷山工匠的智慧与胆识。武夷古崖居是武夷山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一道神奇的景观。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2018今日头条年度旅游头条号,2017年度头条号,2016今日头条年度旅游头条号。
2018腾讯旅游年度影响力自媒体,2017腾讯旅游年度影响力奖,2016腾讯年度旅游企鹅号。
2018一点资讯年度旅游清朗榜,2017一点资讯年度内容贡献奖。
2016长三角新浪微博旅行家TOP3,新浪浙江年度自媒体。
2016搜狐旅游年度最具影响力作者。
2016网易浙江年度阅读量五强。
2016乐途旅游年度最具传播价值奖。
微博:@寒残一叶,微信公众号: hancanyiye,微信号:hcyy0571。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