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西出阳关无故人

2017-11-02 08:34阅读:
去敦煌旅游,有“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一说。但更多人关于阳关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时设立的两关之一。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郡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两关分别为阳关和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另一个玉门关也是因为唐朝王之涣的一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名扬天下。阳关的得名,据说还是因为在玉门关以南的缘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时的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是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关隘,在军事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是西部边境之门户。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归国,就是从天山南麓西入阳关回到长安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在来到阳关,昔日的城堞早已荡然无存,所有的一切都掩埋在无情的沙漠之下。现在真正能看到的历史遗物,只有有墩墩山上被称为“阳关耳目”的一座残破的烽墩。
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年,余秋雨先生也曾经来到这里寻找阳关古址,在文化苦旅的阳关雪中,他这样写道: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余先生最后这样总结: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西出阳关无故人
站在昔日阳关的废墟之上,虽然历史的遗存几乎荡然无存,但我总觉得能依稀看见戌守的将士、过关的商贾、感叹的诗人,以及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仍然是一个令人肃穆的地方。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