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NO.1629:在忏悔中努力前行的“蜗牛”

2019-08-12 22:31阅读:
NO.1629:在忏悔中努力前行的“蜗牛”
作为一名教师,并不一定代表会教育培养自己的儿女。
闲暇时候,想起一些往事应该引以为戒。
记得儿子小时候,该上幼儿园了,一直有父母帮助带着。上了幼儿园后,不认真画画也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母亲告诉我这种情况,我当时并不以为意,因为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不是在小学初中成绩都非常优秀吗?
后来,儿子念一二年级时,经常不写作业。每次都是放学了,由我陪着在家里补作业。一补就是两年,这两年里,我们每个周末都在补作业中度过,我和儿子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给了这种补作业活动。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儿子养成不认真听讲的习惯,所以有些作业内容需要我一起陪着儿子重新学过。
现在想来,儿子上学后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与幼儿园的学习经历有关。这种学习经历中,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我对当时他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漠然处之。以为一切都可以弥补,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实际上,疏忽的不仅有认真听讲和学习的习惯,还有一些做人处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相对于学习而言,后者更加重要,而我却偏偏疏忽了。
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大多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每每想起自己的失职,都感觉这是一种渗透到骨髓中的遗憾。后来诵读感悟认识体验以《论语》为代表的古今中外经典,慢慢发现自身成长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每个日子里都在努力做着自我完善提升的功课。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什么时候觉悟都不晚,只要能真正觉醒。想到“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想到“苏老泉”二十七岁开始学习的故事,我常常聊以自慰。实际上,如何做人处事,我也是在诵读经典十余年追随王维审老师叙事者团队以后,才开始慢慢理清思路找准目标和方向的。不是不愿意引导教育好儿女,而是自己存在一种文化结构缺憾。这种文化结构缺失之处,在于悲悯人文精神情怀和良好日常做人处事行为习惯养成智慧的缺失。
在儿子已经二十六七岁了,早已经不喜欢听我唠叨着引导如何做人处事,一切方面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凭着我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文化知识,对于他身心中的缺点不足可以说是洞若观火。听进我话的时候,常常是他碰壁吃亏的时候,我常常想长大后的儿女,如果他们肯听我引导激励,我又有什么能引导激励他们的呢?
作为一名教师,痛定思痛,我特别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虽然在很多方面,教师的努力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比如劳动,比如乐于助人,比如意志品质,比如良好行为习惯的坚持,这种坚守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也在慰藉着我心中的遗憾,也算是对我曾经过失的一种弥补。
对于我本人而言,自身素养存在不少问题:如自己精神和心灵世界比较粗糙、虽然在某些细节方面显得比较细腻,但是性格也较偏激更多是呈现粗疏,体质状况常常提醒我注意饮食和体育锻炼。于是,我重点加强了相对应的功课:每天坚持学习绘画,改变自己整体感知粗疏的毛病,诵读经典讲习《论语》提升自己的感念和担责意识、能力。坚持双盘、打太极拳、压腿等,也是立足实际强健自己的身心。
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台阶作用之一的当属每天教育叙事一文,及时发现自己在这种修行中长处和不足,从点滴小事容易做的事情入手扬长避短。
一个人最大的勇气和自豪,不是自己建立和什么功业,而是拥有正面自己不足和缺点的勇气力量和智慧。
当我敢于向所有人敞开我的致命弱点和不足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一系列自我完善提升工程。这种自我完善提升的速度可能很慢,我全力以赴的努力,可能不及他人的举手之劳。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代替的,比如自己的自我完善提升。
今天我像蜗牛一样,坚持不断的努力前行,是为了弥补自己以前的过失。
蜗牛,成了我人生行到此处的一面旗帜,也是我用余生永远高举的一面旗帜。
“牵着蜗牛去散步”,是我敬佩的一位QQ好友。我就以这位老师为榜样,努力陪伴需要我的学生和孩子,同时还有一个五十岁以后才懂得什么是真正成长的自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