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NO.1951:规律与不规律的台前幕后

2020-03-30 21:12阅读:
NO.1951:规律与不规律的台前幕后
有人说初中地理属于文科,多看直观形象的图,多背背典型例题就可以;有人说它属于理科,掌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才会驾轻就熟。
于是师生努力看图,从中找出规律。有些规律用着用着不灵了,却又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规律。
有些规律怎么不管用了?
2019年青岛中考题,涉及美洲中部14°N穿过的圣萨尔瓦多的气候类型。中考题中,画出了该地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
凭着经验和直觉,该地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且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应该是热带季风气候。
美洲中部是没有热带季风气候的,正确答案是热带草原气候。
美国本土东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们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纽约的作为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代表城市之一,它的年降水量却是在一千毫米以上,显然比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地区降水量要大。
在我的记忆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这句话,地理老师常常挂在嘴边,很多复习资料中也以此为圭臬。
这个规律,在我或者东亚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是适用的,出了这个范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些规律中,都涉及与季
风气候有关的问题。
看来对于季风气候,应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了。
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亚欧大陆这块世界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和印度洋,形成随着季节变化的明显的热力差异,导致产生随着季节变化风向相反的季风的形成。
这些规律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些规律中,都涉及与季风气候有关的问题。
看来对于季风气候,应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了。
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亚欧大陆这块世界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和印度洋,形成随着季节变化的明显的热力差异,导致产生随着季节变化风向相反的季风的形成。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就是巴西高原和非洲大陆上的热带草原,这些热带草原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都小于亚欧大陆上的热带季风气候。
世界上最大的温带大陆气候区,在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年降水量一定小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这些规律是怎么被打破了呢?
美洲中部的热带草原气候虽然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几乎难以分辨。
季风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雨热同期,热带草原的气候降水量柱状图和温度变化曲线图上,看不到这个特点,即高温时节与雨季明显不同步。
美洲中部的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比巴西高原或非洲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大呢?
一种解释,就是这些地区面积狭小地势相对较低,四周被海洋环绕,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所以年降水量大。
还有为什么美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沿海地区,比我们国家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还要大呢?
那里受季风影响不明显,但是由于靠近海洋,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还是明显的。
要学会多方面综合分析思考
要知道,让一个地区降水多,并非要季风气候,举出下列例子同学们思考。
赤道附近的非洲大陆,因为刚果盆地地势低以平原为主,海洋湿润气流容易影响到这里,所以刚过盆地就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部是东非高原,虽然同样位于赤道,但是海拔高,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就是热带草原气候。
巴西高原东南部,靠近南回归线的地方,不注意会以为那里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那个地方由于海拔相对较低,受到来自海洋的常年湿润气流影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类似这样不靠近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还有澳大利亚东北部,还有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它们靠近南回归线附近,依然在热带。
当我们学着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时,那些看起来需要死记硬背没有联系的细碎的知识点中间,有着一条更有深度、高度和广度的思维线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