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NO.1962:照亮人生的经典

2020-04-08 22:13阅读:
NO.1962:照亮人生的经典
有人说经典是人人心中有的东西,我深以为然。
这种人人心中的经典,却常常因为自己心灵贪嗔痴慢分别执着妄想的污垢蒙蔽,于是就有了对经典的学习。
人生也因学用经典的不同程度,照见自己自我完善提升上所达到的境界。
一、学经典初衷
最初接触了解经典,是为了工作生活提高文化底蕴。
常常见到的生活场景,某人绘声绘色说了半天,有人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四个字或一句话概括了,这是经典在表达上的简洁。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磕磕碰碰甚至是纷争,既然不能避免,如何对待就是一种人生智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让我找到了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法宝。
自己心念纷飞的想法,说出来可能很快消失,甚至引来讽刺挖苦诘责,而引经据典又接地气的言论,则像是有定海神针,不会招致波涛汹涌,更不会有惊涛骇浪,而且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静下心来,接下来需要面对是如何落实。
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困惑,自己感到无路可走,怎么办?捧读或背诵经典,就像是与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谈心汇报交流,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但肯定能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寻找同行者
最初诵读经典,或抄或读或背,用功夫深大,不管是对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都有较大的约束调理能力。日久天长,一些经典文段熟读成诵,却往往找不到感觉了。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经典虽然浩瀚如海,一个人撑着一叶扁舟,也就在浅水的地方游荡而已,心中有一片大海浩瀚,自己拥有的却只有这一片浅水滩。
有了团队就不同了,相互的关注鼓励引导激励,便打造起一艘跨越海洋的航母,建设起能够九天揽月的载人飞船——这
就是“众行远”吧。有了团队的力量,就像是一个小水滴融入了大海,就有了一些奇妙的旅程和更具价值的人生体验。
诵读经典的我,喜欢与一切尊重自己比自己品行高尚的人交朋友,喜欢与他们相处时切磋琢磨的相互引导激励。
如果说经典是阳光是大地,这些与自己并肩前行的亲朋好友,就是雨露、营养,是彼此相互扶持的根干枝叶和花朵果实。经典,像阳光大地一样温暖厚重,亲朋好友则像是左膀右臂一样能感受须臾不可或缺的扶持帮助。
三、学用中成长
有了足够的经典文化涵养,可以忙里偷闲,也可以在闲的时候让自己充实完善提升。经营人生,也如经营一个企业公司,有了一以贯之的朝向和努力。个体生命的优秀和整个团队乃至人类社会的更加美好,就这样有机结合起来了。有巨火的力量,就呈现巨火的光芒;是萤火虫,就显示萤火虫的光亮。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自己的原则特性也兼具包容性。一个真正读懂经典的人,都是拥有一种阳光向上向善心态的人,一个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提升的人,是一个不断主动历练自己的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心善潇,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篇”,对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种形象生动的高度概括。
如何入世,一部《论语》指出了一个大概,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特点,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至于修身养心,《道德经》《黄帝内经》和很多佛经的内容,则是比较值得学习参考的。《周易》和《孙子兵法》,则将生存和竞争演绎到一种极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争之争。
也许有人说,用不着这些繁文缛节,老子、孔子乃至以前的炎黄尧舜,他们不用学不是一样成为杰出人才利益天下吗?事实真是如此!还有佛陀和耶稣又是向谁学习的呢?
孔子对学习经典或其他知识技能艺术方面的文化做了这样一种总结,将学习者划分为四类: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学之者,有困而不学者。
我属于困而学之者,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困而不学者的状态。我知道困而不学的窘迫,所以坚定了更好学习并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志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