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NO.3118:规则,从众与修行

2022-03-25 11:32阅读:
NO.3118:规则,从众与修行
规则,从众与修行。
前几天,看到好友写文章用这几个字命名为《规则,从众与修行》。在疫情线上教学其间,我更加关注这几个字,不管是出于对学生还是我的自我管理。
没有了按手印或刷脸,没有了领导同事同学的监督,没有了有意关注或无意关注的目光,没有了随时都与自己情绪念头言行变化涉及的表情或对话的反馈。没有线上教学直播或作业批改备课的时候,自己俨然就是一个隐形人。
一个小故事
好友在文章中描写了一个小事:
自己和七八十岁的奶奶到社区采样点做核算采样。地上画了间隔线,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遵守间隔一定距离这个规则,这些人中就有自己的奶奶。
负责管理的人员,请奶奶注意间隔距离。奶奶一转身,用拐杖指着后面的人:“他们的间隔距离合标准吗?”奶奶或许是调侃,但也暴露了一种老了之后的顽皮——不守规则,然而以大家都这么不守规则为理由。
作者感慨到,很多人面对规则,多是奶奶这么一种从中心理。任何一个人的更好成长,与积极主动成长遵守规则积极进取有关,与消极懈怠从众心理有关。
规则与修行
一个更加积极主动成长的人,不仅遵守一般规则,而且其有超出常人遵循的规则,所以他才脱颖而出。
记得多年前听魏书生老师做报告,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打一个比方,在单位工作挑一百斤担子是挣固定的工资,挑二百斤担子也是挣与挑一百斤担子一样的工资,你会做出怎样一种选择?
当时年少轻狂的我,觉得魏书生老师这教育大家也不怎么的,怎么提出这么幼稚的问题呢?答案不是明摆着吗?当然是挑一百斤担子里,同样的工资挑二百斤担子不是傻子吗?
魏书生老师笑笑,看着没有人回答,继续说:如果是我,就选择挑二百斤担子。为什么呢?因为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啊!利用工作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不用多交学费,让自己长本事了。如果又调整岗位晋升工资这样的机会,领导不是首先选择主动挑二百斤担子的人吗?
转念一想,是啊!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八小时内外
有一种说法,大家都认可。
一个人在工作中是否更有长进,更要看八小时之外干了什么。
八小时之内,每个人都在做份内工作,没有多少自由,也就是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的是大家都大同小异或者是没有什么区别。
记得一位记者,到一位全国优秀教师所在的单位采访,想从这位优秀教师同事那里了解他更多先进事迹的小事或细节。
结果他听到同事说:某某,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啊!都是一样的上班下班备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开展课外活动,我们没有发现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这位优秀教师说,同事没有说错。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不是在八小时之内,而是在八小时之外。他说自己写的读书札记和教育随笔用的笔记本或日记本,如果摞起来比自己个子还高。这个优秀教师个子在一米五六左右,我听了这个故事还觉得不可思议:想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生,那么他用的作业本笔记本摞起来,也应该是很高的,不见得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很多人都这么说,关键是八小时之外,我于是决定试一试,因为我也是一个算是喜欢读写的人。
我开始写读书札记和教育随笔,机会每天都在坚持。
五六年的时间里,我写了四十来本这样的读书札记或教育随笔,累计一百五十万字左右。我把这些本子摞起来,大概有三四十厘米,要达到一米五六,大概还要写十四五年左右。
每天的读书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读的书都是自己或叙事者共读团队精选的,每天写的关于叙事的千字文都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每天的情绪念头言行都与这八小时外的读写相辅相成的。我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一种信念就是一以贯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自律与律他
线上教学中,一个十几分钟的作业布置下去,等学生提交上来,我将六十来份作业看完,大概一个多小时。
看书写清楚工整与否,看出学生的心态。看关键地方的对错,看出学生审题和答题是否谨慎规范,看学生完成的好坏变化,我似乎看到学生心智成长的波浪线。
看到学生的自理,在那种字里行间。看到学生的他律,环境变化后的更加严谨或松懈。
我想将一个个小错误或小失误拍照下来,让同学们指错。
转念一想,我停止了这种小把戏。
堵住错误漏洞,不是发现错误张扬错误,而是培养一种严谨认真规范审题和表述的好习惯。
虽然与学生彼此看不到,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懈怠或严谨学生能感受得到。
为了保证大脑气血充足,我多是趴在床上批阅作业。脖子胀痛,两支胳膊也撑得没有了力气,看看半小时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我得想一想,通过打打太极拳疏气抻筋,让自己走出疲倦满血复活。学生的问题,还要从自身找愿意。如何让作业变得有趣有意义,如何让学生乐学,教育教学探究永远在路上。
有的作业始终不理想,就打个问号或者感叹号,或者说一些正面引导激励的话语。
这个时候,老师很累,学生也不容易。
懂得严格要求,要以彼此尊重为基础。
教育教学,从尊重和严格要求开始,这些都包含在具有悲悯情怀的大爱之中。
强健身心,诵读经典学写叙事,让这种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从心灵深处姑姑流出,润泽教育的同时,也完善提升着自己的人生福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