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猪肉CPI的实际意蕴

2019-09-11 03:33阅读:


9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即CPI)同比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0%,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价格上涨1.6%8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7.3%,影响CPI上涨约2.14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上涨30.9%,影响CPI上涨约1.3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46.7%,影响CPI上涨约1.08个百分点)。

而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三涨两降两平。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4%0.2%0.1%;衣着、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3%0.2%;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均持平。也就是说,除了食品类的价格上涨得很快之外,其他用品与服务也上涨了1.4%,而居住类上涨只有0.1%,价格基本上是平稳。

对于这些公布的与居民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指数,估计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肯定是会觉得云里雾里。为何猪肉的价格上涨会影响CPI有这样大,实际上目前国内城市居民猪肉消费都非常有限,像我们家一个月很少购买一次猪肉。其价格变化对家庭的影响几乎等于零。谁会关注猪肉价格上涨快慢呢?而住房的价格上涨得这样快,或房租的价格上涨这样快,为何不能够反映的CPI上去呢?还有,近几年

来,国内物价上涨是一种趋势,但是为何国内的CPI,甚至于全球各国的CPI就是上不去呢?原因何在?尤其是按照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理论,当大量的货币去购买同样多的东西,价格上涨是必然,但是目前中国及全球的情况就不是这样,全球各国央行都在采取过度扩张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的流动性从银行体系中流出,但是全球的CPI就是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货币主义失效。何也?尤其中国更是这样。

我早就指出,中国根据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1993年的确立了中国的CPI框架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多少改变。比如中国的CPI核算体系同样也是分为8大类,食品、居住、其他用品与服务、医疗用品、念衣着等。但这8大类的权重是根据当时中国居民实际情况测算出来的。可1993年中国经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城市居民主要收入基本上是用购买食品消费,而当时房地产市场没有发展出来,居民居住房租占其收入也极低,所以当时把食品类的权重设定为33%,居住类为13%等,应该是较为合符实际的。

但是从1993年到2019年已经有26年了,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很快,房地产市场高速的发展及商品化,实际生活中的CPI权重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国家统计局还是沿用1993年确立的CPI框架,比如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7.3%,影响CPI上涨约2.14个百分点。这就是为何中国的CPI是猪肉CPI的根本所在。即只要猪肉的价格快速上涨,那么立即会影响CPI上升,如果猪肉价格上涨较小,CPI也就上涨不快了。

而这种猪肉CPI不仅无法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的变化,也影响造成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误导。比如,有人就分析,这种猪肉CPI上涨之后,如果政府大力支持生猪的生产,而生猪的生产周期又短,有可能会出现猪肉的价格急剧下跌。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有可能造成中国的通货紧缩。一会儿物价快速上升,而造成当前中国居民银行存款严重实质负利率(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实质负利率达1.3%)。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是加息而不是降息。一会儿通货紧缩,严重增加中国经济增长压力,又要让货币政策处于严重宽松。这种猪肉CPI让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无可适应。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种猪肉CPI根本上反映了中国的CPI体系完全与居民实际的消费结构严重脱节。这不仅表现为猪肉CPI有问题,也表现为居住类指标存在严重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所统计的居民居住类消费严重失真,而CPI指数又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最为重要的参考数据之一。如果这个CPI数据严重失真,那么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有的放矢吗?估计可能性不大,这也是近十年来中国信用严重过度扩张,但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中国的猪肉CPI的重要意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