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这个育儿错误,中国父母经常犯!

2017-08-10 12:09阅读:

前段时间,马雅舒在某育儿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引起了热议。
她步步不离娃,事事不放心,对孩子在生活上过度保护不敢放手。3岁的女儿米亚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穿衣服,连扣子自己都没系过。在得知胡可训练孩子独立吃饭、独立穿衣后,马雅舒惊讶地说了句——“三岁就学习独立啊?”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孩子的规矩上面,她又一味的放纵与妥协。不同意给孩子吃冰激凌,孩子躺下耍赖她就妥协了。连马雅舒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吧……

马雅舒的育儿问题,在很多中国父母中简直是太常见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常常感到困惑:管的太多,孩子就过分依赖家长,缺少自己的独立性;索性不管吧,又担心失去家长的监督后,孩子为所欲为,甚至走入邪路。
玩过风筝吗?只有放手才能让风筝飞起来,与此同时,我们的手里一定有一根线牵着它,有时需要拉一拉,有时需要放一放,这样风筝才能越飞越高。
如果把这根线剪断,那风筝不会飞得更高,而是一头栽下来。教
育孩子也是如此。不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飞不高;太放纵,孩子必然飞不稳还要认栽。
问题是,该在什么时候拉一拉,又该在什么时候放一放?

在儿童游乐场的蹦蹦床那里,我找到了答案。
常看到不少家长围站在蹦蹦床一圈,眼睛紧盯着自己的孩子,此起彼伏的“指导”:
“你轻点跳,别撞着小妹妹哈!”
“你往中间跳,边上有缝,别掉下去!”
“哎哎哎,没看到旁边小朋友摔倒了吗,你还跳!”
“都跟你说了在中间跳,你还跑边上去!”
……
当然,还有一些家长非常放心,麻溜地把孩子送进蹦床里,立马找个能坐的地方玩手机去了,一脸的如释重负——“熊孩子终于可以自己玩会儿了我也能清闲点”。
如果说这两种家长都不对,估计立马会得到反驳:“我要是不管,碰着磕着了谁负责啊?万一撞到别人又该说我没管教好了。”
又或是:“我这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家长不是要学会放手吗?”
多少家长以“养不教父之过”的名义,如影随形,把孩子管的太严看的太死;
多少家长以“孩子快乐就好”的名义,偷懒惰政,对孩子一味放纵不负责任。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先观察这个蹦蹦床到底有什么危险,然后在孩子进去玩之前用简单易懂的话告诉他都有哪些危险,并与孩子“约法三章”——
与别的小朋友保持距离,不要碰倒他们,别的小朋友离你太近的时候,你也要稍微离远点;
不要在边上有缝隙的地方跳;
在别的小朋友摔倒起不来的时候,你要停一会儿,等小朋友起来你再跳。
如果你做不到,妈妈就只能抱你出来,不能再跳了。
你能做到吗?
与孩子拉个钩钩,再把他送入蹦床。
然后家长要在旁边看着,但别总是紧张兮兮地给予不停的指导,孩子会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要有“契约精神”,告诉他因为你没遵守约定,所以妈妈必须按照之前的约定,把你抱出来。不心软,不妥协,契约就是契约。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知道危险在哪里,规矩是什么,不遵守约定会怎样。
给自由不要紧,提前讲好兑现自由需要注意的危险,需要遵守的约定,和需要承担的后果。父母和孩子都要具有“契约精神”,契约如果被打破,自由就要被收回;只要不打破契约,该自由自由,该放手放手。

比如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一个小学生晚上可能要吃饭、洗澡、写作业、练钢琴、看动画片、读睡前故事,如果家长完全让孩子做主,想干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干怎么干,一晚上估计他哪一样也做不好。
很多练琴的孩子就是因为时间安排混乱,一天不练、两天不练一直拖到放弃的;可是如果家长全程从头到尾跟着、陪着、指导着,自己的时间在哪里?孩子的独立性又在哪里?
所以,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规定达到什么程度可以奖励,比如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可以奖励看20分钟动画片,约定好如果做不到哪一项会有怎样的后果。跟孩子讲好,父母的责任是到了时间节点提醒你做什么事,陪你做哪一项任务的哪一个部分,其余都由孩子自己安排。
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要在时间表上签字承诺,增加仪式感,并严格按照这个契约行事。
等孩子足以掌握这个时间表,并独立理顺地做好所有事情后,父母大可放手,让孩子自我管理。
当然,孩子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反复。父母要多观察、少说话,但必要的时候必须予以提醒。比如孩子完全自我管理之后,渐渐变成了练琴十分钟、吃饭一小时、写作业半个点、看动画片一小时,父母就应该出手提醒了。

包妈碎碎念:子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爱,要有界限;自由,要有边界;放手,要有规矩。
任意恣肆不加控制,带来的必然是疯狂和毁灭;爱到密不透风没有空间,带来的必然是叛逆与反抗。
【关于我们】
微信关注公众号”小小包麻麻“,给你更多科学权威育儿知识/母婴用品评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