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你所谓的因爱生恨,才是情感修复的最大动力

2019-08-21 10:16阅读:
这两天看了一部电影《妄想》,
电影里的女主,
因为自己想象出来的爱,
而在种种猜忌之中,
走向了毁灭。
因爱生恨,
并不仅仅是电影中的情节,
在很多情感修复的案例中,
因爱生恨,
都是一个避无可避的话题。
那因爱生恨到底是什么?
爱和恨能够并存么?
当你因爱生恨的时候,
还能成功修复爱情么?
你所谓的因爱生恨,才是情感修复的最大动力 01
“因爱生恨”的本质
很多人都知道因爱生恨这个词,也有很多委托人和来访者,用这个词形容自己的状态。
我之前接触过一个来访者,她是这样对我说的:
“我跟我老公一开始的时候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有时候就想,可能我们两个有点好过头了,所以,现在一旦有些冷淡下来,我就会觉得他不爱我。但我还是很爱他的,那我就会恨他,恨他为什么不爱我了,明明我还那么爱他!”
一般来说,把因爱生恨挂在嘴边的人,都会觉得爱与恨是相依的,但事实是这样么?
如果从心理学动机上来看,爱与恨,其实是状态中的两个极端。
简单来说,爱的动机是“希望他人的福祉可以增长”,而恨的动机却是“希望他人的福祉可以降低或被摧毁”。
如果单从动机上看,“因爱生恨”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种状态,因为心理动机是相悖的。
但是,心理学上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心理摆效应”,这个效应就完美解释了什么叫“因爱生恨”。
从理论上解释,“心理摆效应”就是人的状态会在外界影响下,产生重大改变。而这个刺激的动能越大,改变也就越大。
就好像钟摆一样,被拎起的越高,摇摆过去能达到的点也就会越高。
简而言之,就是以前有多爱,在遭受变故之后,就会有多恨。
比如说,被分手、觉得自己总是在爱情里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对方出轨等等,都会引起“心理摆效应”。
然而,这种变化极大的“心理摆效应”,却可以当做是情感修复的最强动力来使用。
你所谓的因爱生恨,才是情感修复的最大动力
02
遗弃狂怒和能量作用
为什么说“心理摆效应”会是情感修复的动力呢?
其实很好理解。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两个人的感情破裂之后,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状态和反应,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人都会产生“心理摆效应”。
但是,只要因为感情破裂之后,产生了“心理摆效应”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心理上的“遗弃狂怒”。
这种状态的形成机制也很简单:
陷入到“心理摆效应”中的人,都是把爱情看得非常重的人。这样的人在爱情中失利之后,会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失去了应得的”,或者,“我失败了”。
这种时候,当你正处在一种被剥夺和被分离的感觉中时,会有无力感,但更多的是一种烦躁和愤怒的状态,那么,就说明你已经进入了一种“遗弃狂怒”的状态中了。
但这样的状态往往不能持续很久,可能两三天就过去了。如果遗弃狂怒的状态没有了,人就会陷入另一种相当低落的状态中,觉得自己没用、毫无价值感。
所以,如果你是被“心理摆效应”影响的那种人,那你的最佳挽回时期,就是分手后自己进入遗弃狂怒状态的这几天。
为什么呢?
我一直在强调,情感修复是一种思维和能量层面上的事情。单单的讲究技巧是没有用的,必须用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流动的能量来面对。
而遗弃狂怒的状态,正是能量流动最大的时候。在这个阶段进行挽回,会有下面几个好处:
01.更紧密的联结。
感情的事情,其实就是亲密关系的事情,而亲密关系,则又跟两个人之间的联结紧密挂钩。
但是,当两个人分开之后,这种因为爱而生成的正面联结已经被切断了。没有联结,就没有挽回的可能。
而因为“心理摆效应”和遗弃狂怒,你的爱转变为了对TA的愤怒和恨意。在心理学中,恨是比爱更强烈的一种联结形式。
也就是说,当你们两个人爱而不得,正面联结荡然无存的时候,正好可以用“恨”来代替原有的联结,成为更加紧密的一种状态。
而只要这样的联结存在,自然也就有挽回操作的空间。
02.关系的重建。
恨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状态,即便很多人都否认这一点。
比如说,当我们生气或者愤怒的时候,往往都会觉得自己比平时更有力量感,也更有征服感。
这是因为,当我们开始生气的时候,往往会把“恨”中的剥夺感、羞耻感和失落感内化,直接转化为一种对外的攻击性。
而这种供给和对抗,是充满了绝对力量的。
我之前也说过,90%以上的情感修复委托人,在进行挽回之前的第一步都是心态建设。而被“心理摆效应”影响的人,则不需要这个步骤。
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带的优势。
因为被心理摆效应和遗弃狂怒影响的人,无时无刻不想拿回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随时随地都想要挽回曾属于自己的爱情。
所以,单从动力上来讲,是十分充足的。
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挽回操作的执行力和成功率。
因为当你处在感情修复其中的时候,自己的意志力和心理状态越坚定,离成功也就越近。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