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为何成了短板?

2017-11-13 15:15阅读: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12日 03版)
  本报记者 吴迪“当年我们专业就20来人,毕业后对口从事康复疗养行业的寥寥无几。”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康复主管治疗师赵运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在刚刚落幕的2017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暨京津冀地区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决赛中,与另两位选手获得并列第一名。
  此次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由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承办。大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地区的411名选手以及河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区经过海选的80名选手参赛角逐,最终共有48名选手获得名次及称号。
  据介绍,康复治疗师是指通过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治疗处方,对病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等相关治疗的专业医师,康复疗养行业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并在不断完善中。
  现状:民众需求旺盛,人才不足现象最突出“这几年,康复事业可以用‘红火’来形容。”在记者问及如何界定“红火”的表述时,北京康复医院席家宁院长说:“最直接的感受是民众对于康复疗养的共识和刚性需求越来越明显。”
  与赵运一同夺得此次大赛第一名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的康复主管治疗师刘畅告诉记者:“康复医学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如骨折、颅脑损伤、脑卒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疾病等,康复医学的介入,更有效加快康复进程,改善恢复效果,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加上分级诊疗、医疗保险等国家政策对康复医疗扶持力度显著增强,人们对于康复医疗需求越来越旺盛。”
  “特别是对于广大职工来说,一些慢性病、职业病,比如脊椎损伤、神经损伤等,发病率较高,特别需要定期疗养,这些也逐渐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病痛情况。”赵运补充说。
  据介绍,我国康复事业中的“刚需人群”主要有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根据资料显示,全国现有60岁以上老人2.4亿,其中需要康复服务的近半数;而全国残疾人已超过8500万人,其中5000多万人有康复需求;预计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与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人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我国的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不少地方有相关机构但却没有足够人手。”刘畅说,“我是在日本学的这个专业,那个时候国内康复事业刚
起步,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空白,但最缺的还是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0.4:10万,而发达国家该数据则达到5:10万,两者相差12.5倍。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需要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除了人才,还有几个方面也存在供给不足现象。”席家宁掰起手指头向记者一一数来:“康复医疗机构不足、康复医疗床位数占比少、康复设备缺乏并且落后。”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根据此前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仅有300余家康复医院,其中城市200多家,农村100多家,这意味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一多半仍未拥有康复专科医院,农村地区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而康复医学床位数(包含康复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仅约1.75%;省会城市综合医院中有51%的医院康复训练场地不够,49.6%康复设备陈旧,并且缺乏现代化的康复业务管理软件系统。
  对策:人才“代偿”,过渡期的培养方略“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个共性,那就是如果行业发展迅速,而相关的人才、软硬件跟不上,就会导致一种脱节现象。很多时候,脱节就渐渐成了脱管的空白地带,很容易滋生乱象。”刘畅对于目前该行业的人才严重不足表示担忧,“比如有的地方机构严重缺人,采取的办法往往是让非专业人士草草培训一下,‘赶鸭子上架’。”
  “这种不规范的培养方式有一个很直接的弊端,就是非专业人士若不能完全掌握好康复治疗方式和手法,不排除会耽误病患的恢复,甚至造成二次伤害。”赵运说,“尤其是一些私人机构、理疗店等,资质更难以保障。”
  对于人才不足问题,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曾繁新认为:“我们不仅缺康复医师,更缺康复治疗师,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一些类似此次大赛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技能比拼来培养和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有志从事康复服务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并通过各类赛事激发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一步步为康复治疗事业铺平道路。”
  席家宁说,眼下,具体的培育人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过渡期的一种‘代偿’办法。医学上有个概念叫代偿,比如一个人丧失了左手,那么他的右手除了承担本身的功能外,也将会慢慢承担起左手的功能,这就叫代偿。其实人才培养问题也可以在短时期内通过代偿的方式来缓解,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师带徒。目前,国内一些有资质的康复机构已经开始举办定期培训,让一些非康复岗位人员通过专业人士的系统培养,实现转岗,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和缓解目前的人才紧缺现状。”
  另一种方式是立足长远,“最科学、最系统的方式还是通过高校设置相关专业进行全方位培养。目前,我国高校中关于康复治疗的专业只有三个,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并且招录的学生人数也不足。如果能够通过高等教育的途径逐步扩展人才队伍,这是最好也是最有保障的方式。”
  他山之石:康复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康复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相比,眼下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这客观上制约了康复产业的发展。
  “康复医疗的双向转诊不顺畅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表现为康复医院的住院周期长、床位周转率低,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常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滞留的住院患者难以转出,大量早期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康复医疗服务。”刘畅表示。
  赵运则提到:“医保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很多康复辅具的费用需要个人承担、大部分康复治疗项目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都是这些人群面临的困难。”
  记者查询得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康复医疗服务领域,有结构清晰且功能明确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也有流畅高效的康复医疗服务流程,更有依据标准且关注功能的医保支付体系,还有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医疗服务团队,重视社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联合协同作用。这些系统化的举措,为刚需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