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国自2014年起结婚率逐年下降

2020-01-20 14:03阅读:
《工人日报》(2020年01月20日 03版)
本报记者 李逸萌
1月19日上午,民政部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就婚姻登记管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残疾人福利等方面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了介绍。针对公众关注的我国离婚率持续下降,民政部回应称,主要是适婚人口总数下降、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一年来,全国婚姻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取得很大进步。全国联网审查、人证核验、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得到有效运用,有效减少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行为。启用《婚姻登记信用风险告知书》,开发了全国婚姻登记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婚姻登记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健全。推动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深化婚俗改革,减少因婚致贫。
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补发结婚证和离婚证书403.4万对。王金华表示,不能将“离结比”等同于“离婚率”。中国的离婚率统计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具体统计办法是: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对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数×1000‰。“以2018年为例,全国结婚登记1010.8万对,离婚总对数是446.1万对,离婚率是3.2‰。如简单按照离婚量除以结婚量计算所谓‘离结比’则高达44.1%,这是不科学的。”
针对2014年起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的现象,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适婚人口总数下降。我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这是当前结婚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三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不断推迟,相当一部分适婚人口没有结婚。
下一步,民政部和各级民政部门将完善
相关社会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同时,也希望社会各方共同关心关注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适龄人群走进婚姻、建立家庭。
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面,救助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得到保障,救助寻亲服务深入开展,救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全国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02.6万人次,其中在站救助78.3万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16.9万人次。
此外,残疾人福利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残疾人达1031.3万,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人达1322.2万。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