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花式拼爹使教育资源两极分化严重,寒门恐难无贵子?

2017-11-20 11:01阅读:


前言
孩子的教育问题向来是每个家庭甚至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过去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几乎是成反比的。越是家庭清贫的学子成绩越是出奇地优秀。而近年来,这种局面渐渐被扭转,人们发现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家庭都非常富裕。这与十几年前的现象形成了一个截然的反差。甚至有人断言,当今时代,寒门难再出贵子。虽然此话听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分析起来不无道理。

近日,有网友贴出截图,称上海某小学家长在微信群里上传简历,参与竞选家委会成员。
其中不少爸妈都是名校毕业,或在名企工作,或是海外留学归来,网友看后普遍被吓到了。
有老师表示,家长的文化层次与对孩子和学校的关注度呈正比,所以老师们更青睐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来当家委。
看到这种“花式拼爹式”竞选,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义务教育真的公平的吗?
堪比竞选CEO的
家委会竞选
看到这些家长的简历,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这些家长:
社会精英


相比之下,这位的简历也并不少,句句在理,情感真挚,我觉得他过谦了,

有学历的晒学历,有能力的晒能力,这位家长什么都不用晒,不用炫耀所受的教育多么优越的资历,他很简单,不过是有31套房子。
这大抵是一个段子,不过如果他真实存在的话,或许真的可以唬住许多汉子。
私募基金公募基金都无所谓了,人家管理资产35亿,就问你服不服?不服,把你股票砸跌停,你是茅台也不行!!

精英教育不出北上广深?

我们国家向来是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城市要比西部和中原地区经济发达许多,而教育资源也正好是这种发展的分布态势。
我们来说一下全国的教育资源的鄙视链:
北上广深最优,其次是江浙一带的富饶包邮地区,再往下划分就是各省的省会
可能很多人会不太服气北京上海凭什么堪称全国教育链的顶端,同时又有特权分数线,本地学生四百多分就能上个清华复旦。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北京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吧:
幼儿园开始,白天的课程就是,插花马术跆拳道英语法语日语等等,这还仅仅是普通的幼儿园,没有说天价的全英语国际幼儿园。

小初高义务教育阶段,北京的孩子的自然科学课是真真正正的被老师带进植物园。大部分的北京小学生,在六年级初一左右,英语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四六级的水平,多数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已经考过了托福。


众所周知的大才子徐志摩,许多人只知其才华横溢,却鲜少有人去关注他所受教育的经历。徐父是浙江海宁的富商名流,他非常注重对徐志摩的就教育。所请的先生无一不是当时的社会名儒,徐志摩的表叔沈均儒是清光绪时期的进士,当时为他推荐了不少名师名校,为拜梁启超为师,徐志摩还特意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会。徐志摩先后就读了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如此费心费力培养出来的人物岂能不大放异彩?可见,天赋要加上优越的后天培养才有可能造就更加优秀的人才!
拼资源真的有错吗?

如若这是一道判断题,我认为这题本身是有歧义的,无解。
家长有错吗?我想有吧。就像那些退群的家长一样,这一个个成功人士们,将自己的优越凌驾在了他人的自卑上,换做是我,我也觉得我不配做一个家长,立马退群。
寒门难出贵子?

你教寒门如何出贵子?寒门怕是再也无法出贵子了!
还记得几个月前北京高考状元的一番话:










那些你看到的寒门出贵子,你会发现那不是一家寒门,是家家寒门。所有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大山中没有这些成功人士的家长,他们真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那些奉献自己去边远贫苦地区支教的老师教导,一步一步走出来。

凡是一步步从寒门出来的,大多都被做成正能量的教材给我们了,照比那些家委会父母的孩子的成功比例来说,寒门贵子的数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那些走出来的人呢,也许明天,他们也成为了竞争家委会的一员..
在小城市里读书,常常是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过不了两个学期,必然就会被调走。农村的往城镇,城镇的到县城,县城到市内,再到教育局,周而复始,好的老师从来都是和我们擦肩而过,只留下一声惆怅的叹息。过去受户口限制,优秀的学生还不容易流失。但现在贫富两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优秀的教师,条件优越的学生几乎都聚到一起;而贫困生面对各种费用,往往只能尽力做到最好。
再加上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等一系列政策,从来都是为那些生长在条件优越家庭的孩子,寒门想要同样的待遇,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而且不一定会得到。
拼爹的时代从未过去,在80、90过了拼爹的年纪后,他们自己成了爹,他们的孩子走上了他们曾经的路,开始拼爹,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丰厚的物质条件。
综上所述,你们还会认为“寒门难出贵子”是在危言耸听吗?
-End-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