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9本治愈系书籍,趁着宅在家,静心阅读吧

2020-03-18 00:49阅读:
1.
《无比美妙的痛苦》
作者: [美] 约翰·格林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绝症少年的故事。
在十六七岁最好的时光里,他们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作为一部以绝症少年为主角的青春文学作品,《无比美妙的痛苦》没有什么庸人自扰的忧伤青春,也没有撕心裂肺过于沉重的绝望嘶吼。正如它的译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美妙,这部小说的重点放在描写在未知未来与痛苦抗争中相拥前行的两位少年的温馨故事。
或许是因为有了彼此,年少时失去希望的痛苦,身心遭受的疲惫与折磨,才能得以暂时忘记一点。肺癌少女Hazel Grace在青少年绝症互助小组遇到了因骨癌截肢的少年Augustus,开始了他们短暂的浪漫故事。对于这样的两个少年来说,永远是一个充满未知也许希望渺茫的大词,但是现在共同拥有的时光却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相识相知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美妙的情感让每一分每一秒的意义都弥足珍贵。
星星即使在数亿光年之外爆炸,光芒仍会留在地球的夜空中。尽管在不完美的命运中相遇,留下的痕迹并非伤痛,而是美好的缺憾。很多时候,没有痛苦,我们就不了解喜悦。接受不完美中的小幸运,接受小幸运后的不完美。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而我理解的和解,不是消极的避让,而是直面的勇敢。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上,一定程度的痛苦感知,似乎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冷静地感受世界,成熟思考。
“我爱你,我知道,尽管我们所做的一切终将会化为灰烬,某一天太阳也会吞噬我们唯一拥有的地球,但我还是爱你。”也许对于普通男生来说,这就是一句肉麻的情话而已,但对于一个身怀癌症随时可能去世的少年,这就是爱的誓言。
男女主角饱受病痛折磨,而这条马路上看似健康无虞的人们,谁的手中,没有握着一颗酸橘子呢?

2.
《寻找阿拉斯加》
作者: [美] 约翰·格林
这本青春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开始,从青年迈尔斯入高中开始讲起,一个喜欢搜集遗言的男孩告别父母,开始新生活。在校园里他将经历跟青春和成长有关的一切,有学习,有酗酒,有恶作剧,有抽烟,有性。有起外号的调皮蛋,有讲义气的好室友,有自带疏离感的外国人,有喜欢恶作剧又古灵精怪的小妞,有古板的老教授。
典型的美式高中生活充满了叛逆,而其中最出彩也让迈尔斯印象最深的是阿拉斯加,一个看似乖张又酷爱阅读,喜欢恶作剧而内心脆弱的女孩子。小说的前半部分这些倒叙就是看一帮学生们胡闹,跟着他们一起到老师家放鞭炮,大树下藏酒瓶,把同学的发胶换成染色剂。迈尔斯不时来几句名人遗言,还很可爱。
而一切轻松愉快地曲调都因为阿拉斯加的死亡而转了和弦。对,作者就是残忍的用她的死亡来引发一个青年成长中经常被忽略的命题:对“死亡”的思考。
后半部分,女主角已缺席,却又无时不在。在整理遗物时,迈尔斯开始怀疑她的死因,是自杀还是意外,然后教授抛出了她作业所写的一句“我们该如何离开这座痛苦的迷宫?”给学生们做思考题,小说开始由《美国派》的画风转往《基本演绎法》。在寻找真相的同时展开了关于死亡的思考。
迈尔斯温馨却又带自嘲式玩笑口吻、讲述故事时的挣扎感,都使得这个故事显得如此的真实。就像约翰•诺尔斯的小说《独自和解》中的主人公菲尼斯一样,格林把阿拉斯加描写得如此可爱,既有精力充沛的阳光的一面,又有自我厌恶的黑暗的一面,读者们不由得与她的朋友们一样感慨她的离去。

3.
《如果我留下》
作者: (美)盖尔·福尔曼
在书的扉页这样写着:《如果我留下》讲述的是一个令人心痛又感动得落泪的关于生命、爱情、亲情的美丽故事。不够,这样寥寥数语描述完全不够。它能让人笑、让人落泪,而最触动人心的却是那种明明觉得很幸福却还为他们心碎、明明深感惋惜却还在为命运庆幸的复杂感觉。
全书都是第一人称,却因为“游魂米娅”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她能在所有的视角看到人们最真实地反应,她也能表达看见自己残缺躯壳的感受,另一个她毫无生气地躺着,这一个她却能思考、能痛苦、能泪流。正由于这样独特的一个角色,100多页的心理描写才不觉枯燥,而是将我们也带入了米娅的世界,为她哭、为她笑,同她一起思考:如果是我们,如果我们留下。
在平常来说再短不过的一天时间,米娅却似经历了整个人生。爷爷告诉她,如果她想离开,如果不想面对醒来后残缺的身体和“孤儿”这个名字,她可以走,没有人会怪她;金告诉她,她必须留下,因为她一定不会喜欢葬礼上的花圈和悼念词,金同样也不愿自己剩下的高中时光沉浸在一种“失去最好朋友”的悲痛中;记忆中泼辣美丽的妈妈一定不会欢迎米娅随他们而去,她一定会大发脾气;年幼的弟弟、至亲的弟弟已经离开,可是米娅不会怪他,“他太小了,一定会害怕。”那是她为他剪断脐带的弟弟,是出生的第一眼就看见她的弟弟……短短的24小时,米娅经历了几次精神的纠缠、决定的冲突,甚至还一度心脏停止,可最终,他来了,他将她拉回来,他们对她说,醒来吧,你还有个家。
这仅仅是一部小说,却让人有切身之痛,让人不由自主地打量自己的生命,思考那些值得人们活下去的人和事。没有泪流,却和人物一起经历了这24小时。米娅醒来的时候,似乎我们也醒了过来。这是一本会催眠的书,让人沉睡、做梦、回忆、最后醒来。
亲情、友情、爱情。说起来是轻巧的三个词语六个字,沉甸甸的重量却在这一字一句中逐渐嵌入我们的心间。

4.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
作者: [日]桥本翔太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乍一听给人一种文艺范儿励志故事书的感觉。但如果用心地读完它便会发现,这本书里没有任何矫情或煽情的成分,它不仅涉及到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心理问题,而且文笔优美流畅,市面上一些心理学书籍的枯燥无趣、冷硬干巴,在本书中那是根本找不到一丝踪影的。
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看起来过得无忧无虑,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感到烦恼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这是真的,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安”“担心” “害怕”这些词,他们看起来总是什么都搞的定的样子。但在一次又一次无意中了解到他们的烦恼后,我也开始认识到没有人真的过得那么毫无畏惧,不安每个人都 有,只是表现出来和不表现出来的区别而已。当然,你如果认为有钱了或者达成某一个目标之后就能消灭心中的不安,那我想很快生活就会告诉你这个想法错得有多离谱。
作者给每个人心里的不安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HUMAN BLUE君。这样一来,至少在感觉上,不安就不再是那么令人讨厌的东西了,甚至还会有点呆萌的亲近感。除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外,作者更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将HUMAN BLUE君比作《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无脸男希望吸引千寻的注意所以会故意做出些破坏活动来,其实他只是感到孤独害怕被遗弃而已。当千寻放弃对他的管教放任他默默跟在自己以后,无脸男倒是很乖很乖地陪在千寻身边一起去寻找钱婆婆。
我们时常想着要消灭心中的HUMAN BLUE君,这个时候它会感觉到你要遗弃它的意图,它会像无脸男一样拼命挣扎。这样想来HUMAN BLUE君心里也有个害怕被遗弃的不安呢。既然HUMAN BLUE君爆发不过是对你消灭行动的反抗,那么就开始学着让它像无脸男一样陪伴着我们吧。居安思危,一点不安一点危机感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好处的。
能战胜内心的人,比攻陷一座城市的人更为坚强。

5.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作者: [美]克里斯汀·金柏尔
如果说到农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广袤的美妙的田园风光?丰饶的物产?健硕的家畜和高大健壮,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农夫? 对于远居城市的我们来说,提到农场,总有种田园牧歌一般的相像,觉得田园是诗意的,是放松的,是让人向往的。 但这本书不一样,作者笔下描绘出农场劳作的艰辛,难得的是,她的艰难和那些欢乐的时光一分量一样重。她既没有特意夸大这些艰辛,也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对它们视而不见。她坦诚地看着农场,这样一种神奇的,充满了艰辛劳作,也充满了生命的魔力的地方。
许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安然于当下。在都市里向往农耕生活,可真要到了朴实的田地,就又留恋都市的便利与繁华。站在河岸,总以为对岸最美。安于当下,才有可能等到最美的风景。
作者的农场主生活更接近于农民的本色,他们亲力亲为种下每棵秧苗,还饲养了许多牛、猪、马、鸡,农场生活简陋,还要每天与老鼠作对,与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作对。尽管麻烦不断,但两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享受生活赐予的甘酿。这甘酿可能是汗水,可能是劳累,还可能是无法预知的未来。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逃离这一说,只是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

6.
《倒悬的地平线》
作者: [法] 马克·李维
不得不说马克·李维很擅长讲故事,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地将读者带入他营造的故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伤痛的成长,相扶的友谊,忠贞的爱情,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故事里的人时而欢乐、时而悲伤,令人感同身受是他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死神是闯入我们生活的亵渎者。它把我们的生命一同掳走。”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中,死是人们永远无法逃避的一个话题,因为它的不可抗拒、无法预测与随心所欲。这个故事中两位热恋的恋人就遇到了四种苦,身患恶性脑瘤的女生忍受病苦至死苦,深爱她的男友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人生似乎走入了死胡同,成为了无解的方程式。然而让我们读者略有安慰的是女主积极乐观的态度,她独有的幽默感与坚强,作者着色不多的病情描写,给了我们喘口气的空间,不至于哭出来。男主的表现也奠定了本书温情的基调,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遇到挚爱便勇敢把握,不被现实扰乱心智,不会出现狗血的薄情寡义。甚至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延续他们的爱情,并最终成功了。
若将这个故事仅看作一段动人爱情,我只觉看浅了作者的创作诚意。书中关于记忆的解读,不仅是预埋伏笔,是剧情线索,更是最佳切入点。那些童年记忆、悲伤记忆、爱情记忆,都在时间洪流中洗炼出原有的本真。
如果记忆能够被具象成模样,那么,每段不同的记忆都有不同的脸,我们并没有自以为的那么一成不变。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并非之后的生死相随,而是之前的记忆美好多过伤痛。


7.
《茶,汤和好天气》
作者: 汪曾祺 / 丰子恺
中国向来是“民以食为天”,这本散文集描写了大江南北的民间小食,尽管食物描绘很诱人,但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情怀,是文化、是故乡、是思念。
小小吃食不是山珍海味,都读得嘴馋,当作家是吃货,这文字堪比图片生动。十分有意思的主题文集,文化先生们对吃的情趣栩栩跃然纸上,“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的《喝茶》,《黄油烙饼》飘香甜味里不舍情分的克制体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对饮食文化的追根溯源,丰子恺先生对瓜子的十分喜爱——“要‘消磨岁月’,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领教过汪老、林老对豆腐深刻的爱从文字直达舌尖,梁老写吃带着几分公子气,公子家里讲究,连带地也让读者平生许多分对腊八粥的喜爱。食色性也,个中好味也似音乐,叙载了许多回忆。沙坪的美酒,“试酌百情远,重觞勿忘天。”
周作人的茶、汪曾祺的黄油烙饼和鸭蛋、梁实秋的蟹和狮子头、叶圣陶的藕与莼菜、舒乙的春饼、舒婷的炒栗子、丰子恺的美酒……人间有味是清欢,你会发现这些大师们都是生活中的美食家,而且还能把看似平凡却超级治愈的食物用美妙的文字写出来。
大师们以吃寄情,更多的是寄生活,以至于成了文化。对饮食细腻敏感的人,一定热爱生活,诗意地生活。

8.
《女少年》
作者: 秋微
《女少年》讲述了孤独。女少年感受的孤独,是那种姹紫嫣红,鸡飞狗跳,车水马龙掩映下的孤独。孤独的小孩多半都会被迫建立两个习惯,一个是看书,一个是发呆。等长大以后变成孤独的大人,这两个习惯被美化了:一个叫阅读,一个叫思考。这两件事儿可能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但这两件事儿可以让一个人独自呆着的时候感到很安全很自在,久之,“孤独”这词儿,不再有什么不好,甚至,会变成一个“有意思”的意思。
《女少年》也讲述了“爱”。女少年周围的爱,是那种南辕北辙,隔靴搔痒,驴头不对马嘴式的爱。或许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坏人”,只有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是他或她想要保护自己时的一种“先下手为强”。或许世界上也没有无法相爱的人,只不过“相爱”是一个同样需要安全作为前提的奢侈品。所以,女少年的身边,没有全然的好人,没有全然的坏人;他们看起来不那么爱,不是不想爱,不是不懂爱,不是没能力爱,只是无暇去爱。
对生活的无力,对成长的困惑,婚姻的茫然,事业的抉择,这些通通搅合在每一个人的肉身中,不分贫穷和富有。不是为了“我们都一样”,而是还有很多人和你处境相似,也在对生活进行反抗,这样的不孤独感,你从来不是孤军反战的状态,一定会给你力量。

9.
《不失眠旅馆》
作者: 韩梅梅

这本书很少讲别人的故事,很多人物只是略有提及,轻轻松松就能在书里有个美满的结局,作者把大部分的篇幅,大多数的苦难都放在了主人公的身上,不幸的婚姻,与老少恋新婚的父亲的矛盾,因爱人前妻到来横生波折的新恋情,一切的一切,都让主人公来承受。好在应璟是个心大的形象,在那个淳朴的乡下,她慢慢的柔和了起来,学会原谅,学会理解,学会更好的爱。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本书作者韩梅梅说,“你不会一直痛苦下去,永远别低估自己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这是一本关于伤痕和治愈的唯美乡居小说。
时空在都市社会的快节奏和乡居生活的宁静唯美中切换,生活的真实、裂痕、治愈、朴素、温暖、唯美,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书中看见过自己的影子。
依我这些年对生活的理解,我觉得,生活既有一个很立体的形象,却又有满腹干巴巴的内涵,我们身在其中,始终看不到它的全貌,是美妙的、冷艳的、枯燥的、无味的,还是狰狞的?这是生活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才会知道。
曾经听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生活也许会一次次灼伤你,但也可能会在你迷茫时一直给你提示,不管日子过得好不好,不管我们曾经是痛心过,期盼过,还是失望过,它永远不会夺走我们爱的能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