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这3本关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迷路的人们

2020-08-07 02:48阅读:
1.
此生未完成
作者: 于娟
这3本关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迷路的人们
虽说《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提醒我们“把握当下”,尽可能以不会让自己后悔的方式来生活;但事实上,“把握当下”这四个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早已不算是什么新鲜的劝语。
身患绝症的确会容易使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但是思考的高度和方式,却是生病之前的自我积累决定的。比起一般癌症患者的怨天尤人或迫不得已的坚强,于娟是以一种几近抽离自身的客观,去审视自己,记录自己与病魔抗争的经历。她肯定不是最惨最罕见的癌症患者,但是有客观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愿意花费仅存的精力去记录去分享,才能让我们有幸通过她灵动的文字去感知她的经历与思考。
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像拼命一样的学习,考证书......加之不注意身体,暴饮暴食,食野味,一天拼命学习21小时......“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白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也无非是一种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怀着各种心态肆意评论一番,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人生说长也并不长。为未知的目的而奔波的日子只是对时间的消耗。而生命的终极自我价值也不该总是手里那些忙的永远停不下来的事。从今天开始,为真正有意义的事,为人生的目标而努力,别等半生过去,才发现手中成败无甚意义,人生幸福已来不及享用,人生最大悲哀莫过于此。

2.
一生自在
作者: 季羡林
这3本关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迷路的人们

季羡林自在洒脱的人生气度,主要来自于他丰厚的人生积淀和不断的思考。《一生自在》一书集结了季羡林关于“自在哲学”的数十篇短文,主要分为读书写作、处世智慧、个人经历等几个方面。
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关于读书启蒙的书中自在;“从容坦荡,心装万物”——关于处世智慧的人间自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关于心胸豁达的心境自在;“见识天地,遇见自己”——关于海外求学的人身自在;“与其完满,不如自在”——关于了悟人生的生命自在。季老望九之年谈人生,告诉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走的旅客: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坦荡、清醒、自在。
季羡林的“自在”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在无数的磕磕绊绊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他对自我的深刻剖析和认知,是始终清醒的,也从未停止过学习和独立思考。这一门“自在哲学”,也值得我们反复思量与品味。
人生漫漫,即便是活了九十多岁的季老,在面对什么是人生这个话题时,也说自己并不清楚。
古今中外,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谈及人生,具体到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该怎么度过,百家百言,无一定论。
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的目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在自己平凡或波澜的一生中,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观察、体验,到最后参透,达到圆满。

3.
人间也值得
作者: 曹又方
这3本关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迷路的人们
扉页上的一句话实际上已经将曹又方的内心表露无遗:“别人都祝你快乐,我只愿你,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这句话看似简单,做到了却难。“值得”如何定义,自己如何调整,“别人”又如何调整呢?都是一件难事,只不过难易程度有别,最难的是调整自己,特别是自己的心态。心态问题之关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所谓三十岁的年龄、四十岁的模样、五十岁的状态,都是因为心态不好所致。估计曹又方不会这样,即使在她生重病的时候也不会这样。她只会说:“即使身在一个牛鬼蛇神的世界,我也仍然要不死心地秉承伊始那个天真美好的标准做人。”
曹又方在《人间也值得》里边分享自己的生命感悟,于细微的事物当中,谈论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在一篇篇的文章中,她的形象被勾勒得逐渐清晰。不惧死亡,享受孤独,懂得和解,更擅长在独处中思考人生的议题。
她认为,无论是人生还是爱情,并不在于如何死,也不在于结局,而是在于对待的态度是什么。这是人生的奇妙之处,每一次经历,都在丰富生命的厚度,而你对待现在的态度,在铸就着过去和未来。
成长本身,就是去经历,感受未知带来的惊喜或惊吓,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待人处事,仍需遵循自己的内心。生命是个向死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人生是一场不值得的旅行。知死而乐生,快乐便也多了不少。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