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歌德让路的故事

2019-08-05 02:29阅读:
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也是一种常见的诡辩手法。成语“偷梁换柱”“偷天换日”“以假乱真”“混水摸鱼”“顾左右而言他”等,似乎都多少表现了偷换概念的情形。
歌德让路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偷换概念的方法,都有装糊涂的成分在:
1,把对方言论作出曲解,把它推翻,再装作已经推翻了对方真正的言论;
2,断章取义──从对方真正的言论中选取有误导性的段落;
3,选取其他与对方拥有相同立场的人,把他们支持该立场的软弱论据推翻,再假装已经辩倒“所有”拥有该立场的人,从而推翻该立场;
4,虚构一个行为和信念遭受批评的人物,再声称该人物为对方言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论证过程来看,基本上是过度地简化对方的言论为类比论证(歪曲论点,装糊涂),然后作出攻击或者答非所问。例如:
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
小刚:“应该把孩子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
小刚把小明的概念偷换成:“孩子们不应该在大街上乱跑,所以要把他们关起来”。从而偷换概念,回避了争议的重点。

当然,在辩论过程中,也可以巧妙利用同一律,把对方的论点小心地描述并推翻,或者用对方的攻击点巧妙地还击对方,以达到偷天换日的效果。歌德让路就是一例。
歌德让路的故事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许多诗歌在当时就广为人们所传颂。但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人对他和他的作品怀有成见。一天,他在魏玛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人行道上,迎面遇见一位对他的作品极尽讽刺挖苦的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对视,那位批评家蛮横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则说:“我则恰恰相反。”说完便微笑着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歌德对那位寻衅污辱他的批评家,不仅表现出豁达的情操和优雅的风度,而且只用一句话就对他进行了妙巧的还击。
批评家用了一个混合关系的三段论,即大前提——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小前提——你是傻瓜;结论——所以,我不能给你让路。他只说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隐而不说,以不让路的事实来表明他的结论。
歌德的推理是:“我则恰恰相反”,即凡是傻瓜我都给他让路;你是傻瓜;所以,我给你让路。歌德也只是说出了大前提,以让路的行动表明结论,省略的小前提则是——你是傻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