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梁勇说节气·立秋

2022-08-06 14:47阅读:
梁勇说节气·立秋
一、立秋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每年公历878日交节。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科学贯彻,根据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确定的。所以,二十四节气中四季划分方法,是依据天文划分的,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天文意义上的四个季节的开始
立秋,就是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从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到北回归线与赤道之
间,北半球受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变小,所以中国古代传统说法就是阳气下降,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阴的转折。
《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
《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
《管子》所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古代中原俗语说:“立了秋,把扇丢”。是说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不用扇子了。
其实,从气象学上来说,立秋北半球的热量积累仍然很大,立秋以后仍然属于伏天,天气并不能很快变凉,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才能逐渐凉爽一些。
气象学上划分四季,是根据气温变化划分的,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是进入秋季。中原大地真正开始变凉,要在一个月以后的白露,才开始凉爽。
而且华北地区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正是雨季汛期,经常会有暴雨、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所以,立秋还要加强防洪防汛意识。
二、物候
我国古代将二十四节气分为72侯,五天为一候。立秋之后的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五天之内,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十天后,早晨会有雾气,半个月后,秋蝉开始鸣叫。半个月后也就到了处暑节气了。
三、传统习俗
立秋不仅是节气,还是重要的节日。古代民间在立秋后,会挑选黄道吉日祭拜上苍与祖先庇佑,尝新的米谷庆祝收获。
还有 贴秋膘咬秋谷啃秋瓜等习俗。
啃秋瓜立秋吃瓜,以防秋燥的风俗,很符合康养的科学常识。中国古代啃秋瓜,主要是本土传统的菜瓜、甜瓜,而不是西瓜。近现代人则主要是啃西瓜。
民国时期《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贴秋膘: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很多人都会体重稍减。所以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需要,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杀猪宰羊庆丰收,蒸茄脯,炸莲藕等美食,都是立秋贴秋膘的营养品。
晒秋谷: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一直以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早晨立秋凉飕飕,中午立秋热死牛,晚上立秋庆丰收。其实,都是人们的美好期望。因为立秋是一个涉及天文与气候的节气,气温与立秋的时辰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
·
·
·
·
·
四、农事
《尔雅》: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长城沿线地区,还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过了种荞麦”的说法,就是立秋前后荞麦还可以种,生长期短,寒露时节就可以收获了。

五、文学
农谚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古人认为: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立秋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是说农历的六月和七月立秋,自然灾害的多少和程度不同。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工作的节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诗词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起居养生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虽然早晚会较凉爽些,但秋老虎肆虐,往往使人极易产生倦怠、乏力之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
立秋之后,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应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