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一部乡村少年的心灵史

2018-03-19 15:40阅读:
一部乡村少年的心灵史
自序




我一直在思考现实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将我折磨了很久,直到现在,我仍不敢确信我是否已将这个问题想明白。二者有时真就像两条在云间绕缠的绳索,时而清晰可见,时而又模糊缥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和这个问题作斗争,斗争的结果,便是这本薄薄的名叫《我从未见过麻雀》的小说集子。可以说,它完全是我在二十五岁前对现实作出的理解。


我尝试着去用虚构的手段解构那些遗留在记忆中的现实,它们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残忍的。我曾在很多时刻里怀疑过它们的真实面目,怀疑过躲藏在现实背后的那个真实的操控者。


看过这本小说集子后,你便会知晓我是在写我自己经历的年代,然而实际上我是在写你们,我是在写你们的痛苦、孤独、梦想与欢乐。你们即是我自己,我不过是你们在世间的一面投影。


我们往往看到投影的正面,却很少去想象它背面的样子和状态。老天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给了我一双忧郁的眼睛,直到如今我依然保持着隔窗观雨的习惯。


我经常想,我的忧郁肯定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广阔的,是回荡在繁华的镇街上的人声,是人们在呐喊时呼出的气体,也是狐狸躲在沟中跳舞的梦幻。


我的忧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所看到的现实。然而,我所看到的那些现实就是真正的现实吗?它距离真实究竟有多远?


当你读完这本短篇小说集的时候,我想你心中或许会有了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答案。就算没有,它至少会给你打开一个缺口,以便让你走进更为丰富辽阔的世界。2018.3.14






现实主义的文学审美很难辩识范墩子小说里的村镇。已成泛滥之势的现代艺术也许又很难理解范墩子小说里的村镇何以竟如此现实。拉美爆炸文学,首先是土地与村镇的爆炸,在罕为人关注的偏僻的一隅,爆炸出了文学的现代性。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启示。而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在都市,经常是靓丽喧嚣的浮尘。这也许是90后小说家范墩子,要在已经冷清荒凉的村镇开始他文学种植的一个缘由。哪怕是实在的沉沦,幻灭,也自有它的诗性。我看好他的小说,尤其在陕西。也喜欢他小说里的麻雀。


——杨争光(诗人、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范墩子笔下的现实不是生活的照搬和临慕,而是内心生活的写照,是与梦幻相交织的灿烂图景。他向自己的内心掘进,在生活的细微处发现小说。他关注的是人的焦虑、徬徨、自卑、孤独、痛苦乃至人心中某些黑暗的角落。他在小说中营造的奇异,荒诞的氛围犹如他的作品中的兰花指,仿佛山羊们走出潼关的理想,给读者微妙而兴奋的剌激。读范墩子的小说,会使我们的心变得畅亮,澄明。


——冯积岐(作家、原陕西作协副主席)


作为90后的青年作家,范墩子带着一股蓬勃的青春活力,登上了文坛。他的作品不仅现实书写与魔幻书写共存,而且选材独特、语言清新,篇篇都有看点。可以这样说,他的创作渐入佳境,超越了同龄作家,让我们看到了陕西文学发展和腾飞的希望。


——贺绪林(作家、电视剧《关中匪事》原著作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