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的阅读史

2019-11-21 14:15阅读:
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面孔的变化,绝不仅仅只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正是出于那些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事物的影响。阅读就是一个关键因素。我自己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完全得益于阅读的塑造。尽管现在的我,仍有着很多失败或者残缺的地方,但我依然感激阅读。


我读书很杂,而且很多读过的书,都是出自偶然。我是在沈阳理工大学读的大学,学的又是材料学,文学根本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所以很多伟大的作家开始都是不知道的。这样的话,阅读谁,或者看哪个作家的书,就会采取盲选的办法,可这样最大的弊端,就是常常会读到一些非常差劲的书。现在我更依赖道听途说的野法子。


中学时,父亲为我买了几本课外书,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老舍的《骆驼祥子》,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启蒙小说。我读了不下三遍,都不曾感到厌倦。到现在我依然喜
欢它。喜欢它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首次在小说中看完了一个人的命运史,这种命运史的背后,我也第一次意识到社会对于个人的意义。二是相比我当时读过的其他小说,《骆驼祥子》更容易进入,读祥子的命运,就像在读我自己的命运一样,它将我的命运与祥子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高中阶段,我将课外阅读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物理学著作上,那时候,我梦想未来当一名物理学家。那段时间,我反复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还读了一位加拿大工程学家写的科普著作,他在书中试图推翻能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遗憾的是,我忘记了那本书的名字。


那三年,我几乎是在物理学家的美梦中度过的,我以为我日后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糟糕的是,高考失利却直接给我当头一棒。我的物理学家梦就这样破灭了。但现在,《时间简史》依然是我阅读的重点。因为我并未想过要从这本书中得到点什么,只是非常享受阅读它的自然状态。


史铁生、杨争光、余华、莫言是我喜欢的中国作家。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就像闪烁在夜间的火光,幽暗深沉,丰满灵动,它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作家孤寂的内心世界。史铁生对生命、爱情、上帝、困难的苦苦追问,显示出他内在的独特性。余华和莫言的长、中、短篇小说对我影响很大。


二零一六年,我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几部长篇。他的每本书其实都是在写他自己,他把人的痛苦、寂寞、矛盾、欺诈、背叛、仇杀、恶心全都写进了小说。他没有妄想写下整个世界,他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自己的内心。在艺术的领域上,这确实是一条十分危险的路径,因为没有一个作家愿意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恶魔斗争。《罪与罚》就是一部伟大的俄罗斯长篇小说。


卡夫卡、契诃夫、海明威、马尔克斯、鲁尔福则是我一直在反复阅读的作家。尤其是马尔克斯对我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无论是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族长的秋天》,还是他的短篇小说集《礼拜二午睡时刻》《梦中的欢乐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总能启发到我,并将我及时从困顿的状态中解救出来。我热爱卡夫卡与契诃夫的所有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其他。


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写小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间伴随着种种变化,无论是对小说的理解,还是对小说写法的突破,都曾经历过颠覆性的变化。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感知力。它永远在变化,尤其是对小说而言。变化会让作家的洞察力更为成熟。但所有的变化,其实都源于阅读。


做个不甚恰当的比喻:阅读就是充饥。又想起高建群先生说过的一个词:日渐坐大。阅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日渐坐大的过程。回头看看,自己也列了些书,但很显然,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这些书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小时候玩的一种纸牌游戏:弥竹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书单就会越弥越长,越弥越密集。阅读迷人的地方,就在于进入那些未知的领域。我期待遇见更多的不曾相遇过的作家。《华商报》2019.11.20




《华商报》专栏:
http://ehsb.hspress.net/shtml/hsb/20191120/733966.shtml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