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史记爱国篇:屈原的独清和独醒

2018-11-29 08:46阅读:

史记爱国篇:屈原的独清和独醒
屈原的父亲伯庸为他取名“平”,字“原”,希望他正法则,善平理,以后能成为上可安天,下可安地的非凡人才。贵族家庭的良好教育,加上自身的优秀,让青年时期的屈原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史记》用“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形容他是人中翘楚。
可惜,屈原的悲哀是生不逢时,他遇到了历史上最不给力的上司。
楚怀王不是一天变怂的,他也曾心怀天下,最初他任命屈原为左徒,君臣算是最佳拍档,合作愉快,他们共商国家大事,制定国家法令。屈原能言善辩,还是个出色的外交官。

作为楚国贤臣,得力助手,屈原帮助楚怀王锐意改革,富民强国,与其他腐朽而庸碌的楚国贵族集团形成鲜明的对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屈原的能干遭到同事们的嫉妒恨,上官大夫想窃取屈原起草法令的草稿,没得逞,于是就卑鄙无耻的陷害屈原,他造谣说:“屈原总炫耀自己的功劳,说什么自己本事最大,地球没了他就转不起来了呢。”楚王一听,屈原居功自傲了?都不把本王放在眼里啦?于是生气了,逐渐疏远屈原。这个楚怀王,可以评为历史上耳根最软的君王。他的这一个弱点,也注定了他悲剧一生。
诸侯争霸时期,
齐.楚.秦为三个国家实力最强的国家,秦国为虎狼之国,齐国和楚国必须联盟才能抵御秦国。秦惠王为了离间楚和齐两个国家,就派张仪带着丰厚的礼物假装臣服楚国,并对楚王说:“假如楚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奉上六百里土地作为奖赏。”楚怀王还爱占便宜,贪图那六百里土地,不听贤臣的劝阻,马上就和齐国断交了。美滋滋的去土地交接的时候,张仪却说:“咱们约定的是六里地啊!”楚怀王一看被耍了,就马上打秦国,齐国被楚国抛弃了,巴不得看热闹呢,魏国还落井下石乘机偷袭楚国,楚国惨败。
第二年,秦国又故意来楚国求和,说咱们不打仗了,做好朋友吧,我还给你汉中的土地吧。楚王小心眼,记恨着耍他玩的张仪,说:“我不要土地,要张仪,我要报仇。”张仪来到楚国,贿赂了当权大臣靳尚,靳尚让楚王的宠妃郑袖吹了吹枕边风,楚王稀里糊涂的就放走了张仪。这时候的屈原不再担任要职,正出使齐国,等他回到楚国,赶紧觐见楚王说:“一定要杀了张仪”,可是晚了,张仪已经走了。
之后,楚国孤立无援,四面楚歌,被各诸侯国围攻欺负。而随着打仗越多,秦国则越来越强大。
后来,秦昭王又使诈,说想和楚国联姻,让楚怀王去见面。屈原又劝阻说:“大王千万别上当了,秦国就是个骗子啊!”楚怀王才不听呢,在小儿子子兰的怂恿下赴约,被秦国扣留做了人质,可怜的楚王几次逃跑都没成功,最后客死秦国。
屈原和老百姓一样都非常怨恨子兰,觉得是他害死了楚怀王。楚顷襄王即位,子兰做了令尹。朝廷昏庸,但此时流放在外的屈原依然情系故土,还时时刻刻幻想着新君明智,自己能够回归朝野,再为国效忠。
几次被贬,余生遭遇流放,和大多数文人一样,怀才不遇的屈原苦闷时只能用写作来寄托情感,期间创作了许多忧愤的诗篇,成为辞赋的创始人,后来他的弟子宋玉等人几经完善而形成了一种诗体,汉代的刘向把屈原的首创作品以及宋玉等人的承袭屈赋编辑成集,取名《楚辞》。
屈原是《楚辞》的灵魂人物,《楚辞》是那个轴心时代的文化背景符号,代表着痛苦挣扎中对高洁情操和崇高理想坚持不懈的屈原精神。
屈原用沉重和苦痛的笔,写下伟大诗篇,楚辞代表作《离骚》,《离骚》这首政治抒情诗描写作者的政治抱负以及坚持理想的执着,全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即使遭受打压的时候,屈原依然心系国是,不忘直谏,在污流中保持着清醒,独立。
其中“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就是屈原精神的写照,屈原用诗词告诉世人,无论何时都要坚守信念,固本初心。
屈原用各种香草寓意美好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用秋兰,杜若等象征洁身自好,用臭艾形容奸佞小人。如此修美,修养内心,完善自身,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质。
可惜,屈原的理想化为泡影,国君软弱无能,奸佞当道,楚国的疆土一再流失,日渐衰败。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攻下了郢都,顷襄王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
这一天,屈原行走江边,他长发披散,脸色憔悴,形容枯瘦,口里吟唱着绝望的诗篇,一位渔翁认得他,惊奇的问:“先生您为什么来到这里呢?”屈原失望地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翁说:“圣人能够根据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会被事物阻隔的,整个世界变浑浊了,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呢?大家都喝醉了,为什么不也混在里面喝点酒糟,薄酒呢?为什么非要特立独行呢?”屈原说:“我宁肯跳进江水中,葬身鱼腹,也不要和他们同流合污。”

郭沫若先生说:屈原的自杀,实际上是殉国日。
屈原,用独清和独醒,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生命悲歌,有些人,注定用自身的悲剧为历史负重,因为他们,历史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而是成为了一首长远的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