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白居易被调侃当不起京漂买不起房

2020-10-23 00:41阅读:
白居易被调侃当不起京漂买不起房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这是一首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则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即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生命力的顽强,草是这样,人亦如此。此诗是顾况给予了肯定与褒扬得以传颂,可以说,顾况是白居易的伯乐。
安史之乱,一场长达八年的反唐叛乱,让盛唐走向衰落,摧毁了其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剥削加重,从此,社会混乱不堪,经济滑坡,百姓流离,可谓“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白居易出生在安史之乱之后,他的祖辈都做小吏,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应该是希望儿子以后的生活轻松舒适容易一些。和许多诗人一样,白居易从小就勤奋好学,显现出不凡的才华。十六岁的时候,白居易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许多考生都会将自己的诗文在考试以前呈送给在社会政治或者文坛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指点,并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
顾况就是很多考生争相拜访的名士,这个人恃才傲物,一般人根本瞧不上,所以,他家的门被戏称为“铁门关、金锁匙”。白居易也通过熟人找到了他,并将自己的作品奉上。
顾况接过诗稿,看了一
下“白居易”三个字竟然哈哈大笑,调侃说道:“居易,只怕这长安城的柴米油盐你也消费不起,更别说堪比天高的房价,更别想白白居住了。”
白居易听出了话音,正踧踖不安,又见顾况一拍桌子,话锋一转,说:“哈哈,能够写出如此好的诗来,在京都定居不成问题啊!”
原来,顾况看完白居易的诗,被这个年轻人的才华给吸引住了,发出由衷地感叹。那首诗,正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此后,经过顾况的推荐,白居易声名鹊起。
正如顾况预测的那样,白居易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提拔,才能得以施展。早年,他写下了很多反映现实问题的诗。和诸多文人走仕途一样,白居易喜欢上书言事,且直言不讳,有时候竟然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这令唐宪宗偶有不悦。
815年,宰相武元衡被李师道刺杀。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却被政敌说是僭越。白居易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后来赏花时不幸坠井身亡。白居易所写的赏花诗词也成为有悖孝道的证据,他们以此为由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
820年夏,白居易又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
仕途的起起落落让白居易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再抱幻想,他请求外调到地方任职,之后做了很多实事。任职杭州时,他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涸,主持修堤蓄水,以利灌溉,并下令疏通了六口枯井,解决老百姓饮水问题。离任前,白居易用自己的俸禄设立了一笔基金,以供继任者财政周转。在苏州,白居易主张开凿了山塘街,以便利水路交通。
白居易晚年久居洛阳,他笃信佛教,神闲气定,优游卒岁。他的诗风也发生了变化,以闲适诗为主,“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白居易的诗生动自然,通俗易懂,据说,白居易每每写完一首诗,都会读给目不识丁的老妇人听,并问她们:“听懂了?”如果没听懂,白居易就会重复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
闲居洛阳二十年,白居易作了大量闲适诗,从衣食住行到伤春悲秋,题材非常广泛,以此记录生活和心情。其中,最喜欢他的那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中呈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窗外,暮色苍茫,寒冷异常,风雪欲来,屋内却朴素温暖,炉火烧得正旺,米酒飘散着醉人的香气,两个挚友围炉而坐,举杯相敬,红红的火光照亮了暮色的屋子,也渲染着浓浓的情谊。
晚年的白居易,已经阅尽繁华,他恬淡处世,
恢廓大度,把生活过成了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