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父母修养”之六十:《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2019-12-10 06:51阅读:
标签: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
分类:父母修养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赵忠心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国学大师。她的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法律专家。曾任江苏省、浙江省高等审判厅长、北京京师高等检察厅长。父亲的正直、正义、刚直不阿的品格,给杨绛很大的影响。
杨荫杭不主张置家产。他认为,经营家产太耗费精力,很容易使自己沦为家产的奴隶;对子女来说,家产是一大害。
他常说起某家少爷,假如父辈没有给他置留那么多的家产,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现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吃家当”,使得他不图上进,成了废物。
他说:
“我没有家产,只能教育我的儿女自立。”
杨荫杭在儿女面前,凝重威严。当年,杨绛的先生钱钟书初次见杨绛的父亲时,也觉得有点儿怕。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对杨绛说:
“爸爸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一接近他又觉得温和可亲。
此语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这意思是:子夏说:“君子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儿女们虽然说有点儿怕父亲,却和父亲很亲近。父亲喜欢饭后跟孩子们围绕着一起吃点甜食,常要母亲常常买点儿好吃的东西“放放焰口”。
杨荫杭有个偏见,认为女孩子身体娇弱,在学习上不宜太过用功。他认为,门门课都是一百分的,都是低能。杨绛在上学时,很少有一百分。父亲知道了,从不批评。
在上高中时,杨绛还不会辨“平仄声”。父亲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
有一天,杨绛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便常踱到窗前,敲窗考她某字是什么声。女儿考对了,他高兴而笑;就是考倒了,他也高兴而笑。
杨荫杭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杨绛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如果书房在书桌上女儿久久不读,他就把书收起来。根据孩子的需要循循善诱。
对有些事,父亲却严厉得很,就是说“听其言也厉”
杨绛16岁时,正在念高中。那时北伐已经胜利,学生运动很多,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
有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杨绛也被推荐去宣传。当时,苏州社会风气闭塞,女孩子到大街上去,站在板凳上宣传,就像是耍猴似的,杨绛不想去。当时,学校里有古板人家的小姐,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能豁免一切活动。
周末回家,杨绛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父亲一口拒绝,说:
“你不肯去,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说:
“不行啊,少数都得服从多数呀。”
父亲说:
“该服从的就服从(指学生会推荐);你要是有理,也可以直说。去不去,全在你自己,别找借口!”
几句话,就把女儿给“堵”了回去,弄的杨绛哑口无言。
杨绛记得,有一次父亲跟女儿闲聊,问她:
“阿季(杨绛的小名),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杨绛说:
“不好过。”
父亲又问: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她说:
“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
“我也是这样。”
杨绛觉得自己已经“升为”父亲的“朋友”了,为此她很高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