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随笔之二百四十九:《习惯与需要》赵忠心

2024-05-18 05:46阅读:
随笔之二百四十九:《习惯与需要》赵忠心

随笔之二百四十九:

《习惯与需要》

赵忠心

退休之前,我是以事业、工作为主,以锻炼保健为辅;退休以后,我日常生活的着重点实行了战略转移,变为以锻炼保健为主,以事业、工作为辅。

自打2003年退休以后,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一年四季,只要天气好,不是刮风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我每天都要下楼散步一两次。或是在我们像花园似的小区院子里,或是去小区对面,近在咫尺的国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每次散步,少则三五千步,多则七八千步。然后,到体育场,利用体育器械扩胸扭腰,拉抻上肢,上下肢、腰腹筋骨都得以活动,以使舒筋活络,四通八达,身体各部位全面得到锻炼。

这已经成为退休二十多年的一种生活习惯,我受益匪浅。

说到“习惯
”这个词汇,人们经常挂在嘴边。但又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含义是什么?好像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究竟何谓“习惯”?所谓“习惯”,我的理解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思想倾向、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就比如说,养成了坚持身体锻炼保健的行为习惯,不仅不易改变,而且完全成为“自动化”了的,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一种行为方式。

就是说,“习惯”是不需要别人干预、动员、提示、提醒,完全是自觉自愿,也不必经过特别地努力就能做到的一种行为方式。

身体锻炼保健养成习惯,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强筋健骨,增强体质,振奋精神,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进程,益寿延年。对此,我深有体会。

养成身体锻炼保健养成习惯,坚持体育锻炼,虽然占用了我的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强健了体质,振奋了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退休二十多年以来,我又出版了将近三十部著作,总共五百多万字。
养成身体锻炼保健养成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有效地延缓了衰老的进程,身板挺直,腿脚灵活,步履坚实,精神焕发。
老伴曾多次说,从你后边看,你走路时身板挺直,步履坚实,器宇轩昂的样子,不像是“八0后”,而就像是五六十岁的人;

有一次,我在小区院子里走路,看到我挺胸抬头、大步流星的步态,一位不认识的女老师叫住我问:“老先生,您是不是当过兵呀?”

有一次,去岳母家,那是一个兵种司令部军队的干休所。我刚到大院大门口,值班的哨兵当即给我行了一个军礼,可能以为我是他们部队离休的首长呢。

还有一次我去内蒙古最西部的额济纳旗讲学,在首都机场安检处,安检员反复打量我的面容和我身份证上的照片,大概是看我鹤发童颜,面相与身份证上的年龄不大符合吧,微笑着和善而疑惑地说:“老先生,您的头发是不是特意染成全白的呀?”

听到这些赞扬我的话语,我深感欣慰。也使我对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生命在于运动,这个著名的体育哲学运动观生命观重要命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身体锻炼保健养成习惯,虽然已经是很不错的一种状态了。但这还不是“天花板”的境界。

“天花板”的境界,则是锻炼保健成为一种“需要”。

何谓“需要”?“需要”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它通常是以一种“缺乏感”存在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推动、促使人进行活动的原始性动机和基本动力。

身体锻炼保健成为一种“需要”,就是说,锻炼保健成为一种必须的、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缺了锻炼保健活动,就会感到像是身体、心理失去了平衡。

就像吃饭、睡觉那样,该吃饭就得吃饭,饭吃饱了,就不饿了,心满意足了;若不吃饭,就会饥肠辘辘,饥饿难忍。该睡觉就得睡觉,觉睡足了,就不困了,有精气神了;若不睡觉,就会无精打采,精疲力竭。

身体锻炼保健成为一种“需要”,该进行身体锻炼保健活动,而没有进行,就会感到浑身难受,哪里都不舒服,像是生活中失去了须臾不可或缺的什么似的。

我现在就有了这种感觉。书房里坐久了,感到有点儿疲劳,就想下楼走走,活动活动四肢;午睡起床后,浑身发紧不自在,就想下楼,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身体锻炼保健成为一种“需要”,应该是自觉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无特殊情况,从不间断的状态;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持续、长期坚持,更不是一曝十寒。

当然,人到了老年,必须要“服老”,承认年老力衰,体力、精力不如以往的现实。进行锻炼保健活动,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进行力不能及的剧烈的体育锻炼活动,不能冲动,不能冒险,不能较劲,不能逞能,不能“玩命”,免得得不偿失,或发生危险。

2024515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