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红楼梦》真有纳兰家族的影子吗?

2018-03-15 08:34阅读:
《红楼梦》真有纳兰家族的影子吗?
2018-3-15
据说乾隆末年,市面上有一部小说悄悄流行,它就是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乾隆帝晚年,和砷拿来一部《红楼梦》呈上御览,乾隆皇帝一口气读完,甩下一句话:“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明珠何许人也?明珠就是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康熙朝一代名相,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纳兰明珠总共有三个儿子,分别为纳兰性德、纳兰揆叙以及纳兰揆方三人。纳兰性德与纳兰揆叙两人都非常有才华和学识,有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
纳兰性德,字容若,在后世被人熟识和传颂的纳兰容若就是他。他属于满洲正黄旗,家世极为显赫。此人博学多才,从小就熟读诗歌书籍,文武双全。之后师从徐乾学,并在两年中主持编辑撰述了《通志堂经解》,因此事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纳兰性德最为被世人所熟知的是他的诗文才华,他所写的诗文在如今依旧被人所传颂。《纳兰词》就是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清代文人中极有声誉,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占有无比光彩的地位。
与乃父纳兰明珠对权力的热衷不同,纳兰性德对名利看得很淡,即使身在官场,但内心
却对官场的庸俗与虚伪充满厌恶之感。纳兰性德作为当朝重臣的儿子,并没有依靠自己父亲的权势来使自己获得名利。他凭借自己的才识受到了徐文元的赏识,后被他推荐给徐乾学,在之后还拜徐乾学为师,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就此正式踏入官场。
乾隆帝肯定地说《红楼梦》“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这种评价几乎有一锤定音味道,以至于清代许多人都认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就是纳兰性德。有人说“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清俞樾《小浮梅闲话》)
这也难怪,乾隆帝毕竟是一位既有头脑又富才华的君王,他对乃祖康熙帝及康熙朝,应该是比任何时人耳熟能详的。吾辈且不说他的这个说法是否确凿,但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断言《红楼梦》与“明珠家”相联系,随便加以否定似过于草率。他为什么不说是“曹寅家事” 呢?
那么,纳兰家族和纳兰性德,到底与《红楼梦》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只能这样说,纳兰家族与贾府、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暗合之处,曹雪芹的《红楼梦》应该有纳兰家族的影子,《红楼梦》确实受到纳兰性德词的影响。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纳兰性德的祖父叶赫那拉·尼雅哈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娶了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论辈分纳兰明珠为康熙帝的堂姑父。
纳兰性德《饮水词》中有这样的词句:“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词中多次提到“红楼”,还有在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作》一阕前首三句云: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葬花”二字则始出于此。这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饮水词》中多处咏竹,而林黛玉爱竹,别号“潇湘妃子”,曹雪芹又为她的居处潇湘馆安排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的环境,这也绝不是巧合。而且更关键的是纳兰性德也有一段愁云惨雾的爱情往事,和《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十分相似。据说纳兰性德在正式娶妻之前,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就是他的表妹雪梅。
雪梅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纳兰家,这位表妹冰清玉洁,才智过人,纳兰容若和表妹相知相爱,心心相印,私订终身,但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纳兰母亲的激烈反对。母亲固执地认为,一个父母双亡的孩子即使她是自己的亲外甥女,她也是“丧门星”,怎么能把这种不祥带给自己最心爱的长子呢?不管纳兰和雪梅如何的苦苦哀求,母亲都不为所动,为了拆散这对“冤家”,父母想了一个损招,把雪梅送入了宫中,从此两人就再也未能相见。坚贞的雪梅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在宫中吞金自尽,纳兰容若得知消息以后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场。
二十岁时他奉父母之命,和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史兴祖之女,时年十八岁的卢氏成婚。虽然不像表妹那样贴心贴肺,但纳兰和正妻卢氏的感情倒也如胶似漆。然而由于工作需要,纳兰常常入值宫禁或随皇帝南巡北狩,这对少年夫妻聚少离多,纳兰只好把万千情丝倾泻在词章里。
他们至真至美的爱情只持续了三年,不幸卢氏就因产后受寒而去世,纳兰写下了一系列悼念亡妻的词章,声声啼血,字字连心。自古多情伤离别,饱尝离别之苦的纳兰性德身上,的确是很有几分贾宝玉的影子,多情而又多舛。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层次性奧秘的小说,就文字层次而言,它是“大旨谈情”的。而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应该是都有原型的。这些原型环境和原型人物,要么作者曾生活于中,与之有交道,要么为作者所熟知。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仅凭感觉断言:贾宝玉家里的那些事儿,就是纳兰家族的事儿。贾宝玉确实在很多方面特别像纳兰性德。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现实中的纳兰性德在经历过人世间的种种悲剧之后,自号“楞伽山人”,无疑也显示出他的内心对红尘俗世的厌倦与迷茫,企图摆脱现实中种种虚幻现象的束缚,达到心灵的明澈与自由。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上天解脱了纳兰性德的痛苦的灵魂,他因病辞世,年仅31岁。和诗鬼李贺一样,成了短命天才。年轻的纳兰公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将不再惆伥,不会再有苦闷。
《红楼梦》与纳兰家族、纳兰性德之间的相似之处的确太多,而且在纳兰性德之后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对之前的包括明珠家的变故毫无知晓,加之个人的亲历和体验,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源流,使《红楼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更大的涵盖性。
但是,若说纳兰性德是《红楼梦》的作者,或说纳兰家族就是《红楼梦》中贾府的原型,松樵则不敢苟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