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薛姨妈一家到底为什么进京?

2018-03-23 07:33阅读:
薛姨妈一家到底为什么进京?
2018-3-23
第四回里,作者给薛姨妈一家进京、进贾府开列了几条理由,文本是这样写的:
近因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松樵认为,这几条理由给人的感觉比较牵强,不能解释从此以后薛家为什么要在贾府一住几年不走,而薛宝钗参加候选的事作者再也不提了。作者生怕读众歧路亡羊,又特意在三条理由后打了个“实则”马虎眼。很明显,这三条理由都是表面文章,我们千万不要太纠缠于其中,否则非要研究薛宝钗候选的前因后果,那肯定是死路一条,如此读红楼就太死脑筋了。
选秀女之事,历朝历代都有,所以作者也就乘势施放一个“宝钗候选”的烟幕弹,估计曹氏自己后来都忘了。试想,薛宝钗既然是进京“候选”的,那她又何必成日间戴着个金锁在贾府各处晃悠呢?薛姨妈又何必广造“金玉良缘”舆论呢?这不是打脸吗?所以,读众不要太认真了,眼睛不要老盯着“选秀”,要时刻思考书中的真实故事才成。
“望亲”乃世情,很正常,薛家京城本有几处房子却不去住,非要住亲戚家,这就有些不正常了。王子腾乃娘舅,贾政是姨父,娘舅显然更亲。薛家一定要住亲戚家,也应住王子腾家,但偏住进了贾府,这就很不正常了。
凡此种种反常现象如解释呢?其实这是个薛姨妈一家到底为什么进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非要死盯那三条理由而不去看文本呢?文本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答案,薛姨妈一家进京,住进贾府几年不走,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金玉良缘”,就是为了同林黛玉争夺贾宝玉。
《红楼梦》作为《风月宝鉴》的
正面,其核心故事是“宝、黛、钗”三角恋爱。大家都知道,小说最后的结果是林黛玉早死,贾宝玉跟薛宝钗结婚了,所以在第五回《终身误》曲子里一开始就说: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中的“木石前盟”,自然是指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而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应该就是“金玉良姻”。前八十回更多的是展示宝玉和黛玉“木石前盟”情节,两个人在感情上既卿卿我我,又吵吵闹闹,让人看着感觉很有味道。
或问:薛宝钗虽然后来跟贾宝玉结婚了,前八十回中宝钗真的是为宝玉而来吗?
请看第五回这样一条批语:
“此处如此写宝钗,前回中略不一写,可知前回迥非十二钗之正文也。欲出宝钗便不肯从宝钗身上写来,却先款款叙出二玉,陡然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亦变体。”
这条批语分明是说薛宝钗一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形成了“三人方可鼎立”之势。这句意味深长的批语,严重违背了红学大家的意愿,因为他们坚持认为薛宝钗进京就是为了“待选”,她对贾宝玉是没有想法的,像她这样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的女孩儿,怎么会做出如此缺德的事呢?
事实胜于雄辩,文本无须考证索隐。
前八十回中的薛宝钗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直远远地看着宝、黛二人,并没有什么搅局的行为,但她经常性的曝光,却引起了宝、黛两人不小的矛盾,这可是抹之不去的事实。第九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戚序夹批:“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系黛玉平生之病。”蒙双行夹批:“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又系黛玉平生之病。”
这两条批语都指出了宝钗的出现是黛玉的心病,充分展现了黛玉从小寄养在亲戚家所形成的小心、尖酸刻薄的性格。那么宝钗是有意地还是无意地影响了宝、黛二人的感情呢?如果说她是有意主动来充当第三者,会不会冤枉了她呢?宝钗的核心特点就是一个“金”字,除了她跟宝玉的结合被称为“金玉良姻”之外,宝钗的名字中“钗”就有“金”字旁,她还戴着金项圈,连黛玉吃醋的时候都说: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第八回中还提到过: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第二十七回有一段非常有名的描写:“宝钗扑蝶”,这一场景一直以来成了宝钗标准形象,现在出现的各种宝钗的造型中大都是“宝钗扑蝶”为主,就象一提黛玉大家马上能够联想到的就是“黛玉葬花”一样。“宝钗扑蝶”的描写是相当的深刻、相当有内涵的,大家可不要简单地光在脑子里“意淫”她扑蝶的镜头,而要仔细思考其中的寓意:
“(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猛一看,我们也会觉得这个情节没有什么特别的,描写一个青春少女扑蝶的动人场景而已。薛宝钗给人的印象一向很稳重、端庄,这里忽然有这么一段描写,实在是让人有些意外。话又说回来,宝钗毕竟还是个闺中少女,内心深处应该有朝气蓬勃的一面,而她扑蝶的场景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这应该只是表面的情节,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然就跟红学大家一样,也成了贾瑞了。
请读众注意,宝钗扑的可是“一双玉色蝴蝶”!作者为什么别的什么颜色也不写,而偏偏写“玉色”呢?而且还是“一双玉色”?这个写法实在是太奇怪了!我们确实得好好动动脑子,可千万别轻易放过去,因为这个细节相当重要,这“一双玉色蝴蝶”应该是象征着“宝玉”和“黛玉”二人。他们本是恩恩爱爱的一对恋人,而宝钗却去扑它们!这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应该是借此暗示了宝、黛、钗三人的关系,也就是说,宝钗应该是一心想破坏宝玉和黛玉之间爱情的!但她有没有成功呢?书中描写她并没有扑到!这就说明:她的努力一直没有成功,这一双玉色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居然飞走了!而且还“将欲过河去了”。看来宝钗是白费了一番心思,在这部分描写里有一条批语:
“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这条批语是在暗示我们:宝钗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严守封建礼教的大家闺秀,而是一个很有心计、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出来的人。薛姨妈一家进京之后以宝钗候选的名义在贾家一住就好几年,这本身就叫人感觉很奇怪:她又不是像黛玉那样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自己又有母亲又有哥又、有房子、又有买卖,属于典型的“白富美”,但她居然在贾家住着就是不走,贾家除了生得一副生得好皮囊的宝玉以外,还有什么更能吸引她花费几年的时光不肯离开呢?所以“宝钗扑蝶”的内涵不是那么简单,越挖掘越会让我们震惊!
我们再看看第八回的回目:“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金莺露的什么意呢?为什么还要“微露”?露的只能是宝钗打宝玉主意的意。我们从前八十回中的情节里细细分析宝钗的举动后就会发现:每当黛玉跟宝玉在一起的时候,宝钗就会忽然出现,比如在第十九回里,宝玉跟黛玉两个人在床上讲小耗子精的故事,正讲到热闹的时候,宝钗就不期而至,来得可真巧,早不来晚不来,时机把握得真准,连二人出轨的机会也不给!而在宝玉跟宝钗在一起的时候,黛玉也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在第八回中,宝玉在宝钗房里研究金锁与“通灵宝玉”的事情,黛玉忽然来了,见到这个情景她还醋味十足。有几次都是黛玉来之前宝钗就先来了,比如宝玉挨打后,她就先于黛玉而来,而且还带了一瓶药,给人感觉比黛玉还体贴!献殷勤味道十足。又如在第二十六回里,宝钗来看望宝玉,晴雯因为和碧痕拌嘴生气因而抱怨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晴雯的气话中无意中透露宝钗经常来看宝玉,而且居然还是“三更半夜”才来,而且还坐着不走!她作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儿家这么晚来一个小伙子屋里,这个意思还不明显吗?这个事件还导致了黛玉因误解而醋性大发,伤心欲绝,第二天哭哭啼啼地去葬花!松樵个人感觉这也是为八十回后 “金玉姻缘”取代“木石姻缘”下的一个伏笔。
第二十八回里,宝玉和黛玉正在聊天:
林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宝钗的不断出现,确实让黛玉心情紧张。紧接着,宝玉看到了宝钗的身上雪白一段酥臂,不觉看呆了,这个时候黛玉及时出现,把这事给搅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你会发现宝钗和黛玉在暗地里较劲的意味十足!然而毕竟黛玉与宝玉从小就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宝钗想在他俩之间插足还是很有难度的。
第三十六回,宝钗独自一人来到怡红院找宝玉,可宝玉这时正在睡午觉,按一般的情况来说她应该先离开,过一会儿再来,毕竟是男女有别嘛,就算两个人再熟也得分时间呀。文本中是这样描写的:
宝钗走近前来,悄悄的笑道:“你也过于小心了,这个屋里那里还有苍蝇蚊子,还拿蝇帚子赶什么?”袭人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忙放下针线,起身悄悄笑道:“姑娘来了,我倒也不防,唬了一跳……”
把袭人都吓了一跳,可见她来的多不是时候?不知道半夜三更来的那次,也就是晴雯为此发脾气的那一回又是什么情景?这回宝钗居然坐下来跟袭人有话没话地扯闲天,死活夸袭人做的针线好,就是不走,而袭人还是很知趣的,估计她早知道宝钗来的目的了,其实都不用估计,傻子也能看出来呀,于是她主动找借口离开,不在这里当灯泡:
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
宝钗终于得到了一个与宝玉可以独处的机会了,她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仿佛就要达到了,她居然忘情地一边做针线一边替宝玉赶蚊子,临时过了一把“宝二奶奶”的瘾,可以说这才叫真正的“意淫”呢!就在这个时候湘云和黛玉来了,在外面偷偷看到这一切,而黛玉这回表现得出奇的镇静:
(湘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黛玉的冷笑让人马上嗅出了酸味,但毕竟不久之前宝玉刚对她有过一次发自肺腑的真情表白,所以她这次表现得很自信,但还是给人感觉二人情敌的味道十足。宝钗和黛玉二人你来我往,在暗地里进行PK,而黛玉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为她早来一步,抢得了先机,而且贾府上上下下都知道黛玉和宝玉是一对儿,所以宝钗想要将宝玉从黛玉手中夺走的难度实在有些太大了!这也是前八十回宝钗经过几年的努力,“金玉良缘”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原因。
在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来给宝玉送药,不但表现得很体贴,而且她的表情让人回味,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宝钗)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这段描写把宝钗的真实心思都展露了出来,我们将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放在一起来看,如果不相信她对宝玉没有意思那可大错特错了!书中多次暗指宝钗在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宝玉,还挖空心思讨好王夫人以为了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实在是费尽心思!
在第三十二回里,宝钗居然还主动要求帮袭人给宝玉做针线!宝钗先是跟袭人会声会色地说湘云在家很受婶娘的气,还要干很多的活儿,晚上还要加班加点,非常辛苦,所以以后不要再麻烦她来帮自己做针线了,这让人感觉宝钗实在是个大大的好人:
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袭人道:“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我又弄不开这些。”宝钗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笑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宝钗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猛一看觉得宝钗真是太体贴了,可转念一想,不太对劲,原来她绕了一个大圈,百转千回,表面上还做了好人,可实际上为了自己想帮袭人为宝玉干活儿,这样就可以方便跟宝玉套近乎呀!这些描写充分体现了宝钗的成熟、理性、虚伪、圆滑的手腕。而袭人也真不愧为“宝钗之副”,不但积极配合,而且还让宝钗不丢面子。于是袭人也就不客气了,骨子里其实也是在帮宝钗的忙,第三十五回里她就主动提议让宝钗帮宝玉打络子:
袭人笑道:“可是又忘了。趁宝姑娘在院子里,你和他说,烦他莺儿来打上几根络子。”宝玉笑道:“亏你提起来。”说着,便仰头向窗外道:“宝姐姐,吃过饭叫莺儿来,烦他打几根络子,可得闲儿?”宝钗听见,回头道:“怎么不得闲儿,一会叫他来就是了。”贾母等尚未听真,都止步问宝钗。宝钗说明了,大家方明白。贾母又说道:“好孩子,叫他来替你兄弟作几根。你要无人使唤,我那里闲着的丫头多呢,你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使唤。”薛姨妈宝钗等都笑道:“只管叫他来作就是了,有什么使唤的去处。他天天也是闲着淘气。”
莺儿一直是宝钗的得力助手,平时没有什么太多的事可做,“天天也是闲着淘气”,在这关键时刻,宝钗赶紧给莺儿支派工作,书中描写到:
宝钗知道他们已吃了饭,便向莺儿道:“宝兄弟正叫你去打络子,你们两个一同去罢。”
就在第三十五回里,有一段宝玉与莺儿的聊天记录:
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从宝玉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不明摆着宝玉是把宝钗排除在自己未来妻子的选择范围了吗?可以肯定地说宝玉从来不可能跟黛玉或紫鹃说这样的话。宝玉对宝钗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可难坏了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俩!而莺儿也找机会给宝玉灌输薛宝钗异于世人的理念: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
大家请注意:莺儿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娇憨婉转,语笑如痴”,就跟自己马上就要入洞房似的,她怎么一下子变成这副模样?
总而言之,一从薛宝钗进贾府,便形成了宝、黛、钗“三足鼎立”的格局,“木石姻缘”与“金玉良缘”全方位呈现旷日持久的对立态势,但在前八十回,占主导地位的是“木石姻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