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西汉燕王刘旦之墓何处寻

2017-07-21 08:09阅读:

  大葆台汉墓的墓室复原图,考古专家一度认为此为燕王刘旦之墓,但之后证明是其子刘建之墓。


  北京古称燕国。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里曾分别隶属于广阳国、涿郡、上古郡等地。
  在西汉王朝的版图上,燕国是东北边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北京也留下了几位汉代郡王的墓地。其中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汉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的墓。刘旦生前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墓同样扑朔迷离,已经发现的大葆台汉墓和老山汉墓,起初都认为是刘旦之墓,但最终证明这两座墓的墓主都不是刘旦。如今燕王刘旦的墓地的具体位置仍难觅踪影。那么这座汉墓究竟在何方,燕剌王刘旦又是怎样一位王爷?让我们翻开史籍,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线索,去探寻汉墓迷踪。
  首先大概介绍一下燕王刘旦的身世。西汉元狩六年(约公元前117),汉武帝册封了三位藩王: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在几个兄弟中,燕王刘旦文武双全。随着齐王和太子的相继离世,他认为皇位的继承权理所应当轮到自己的头上,因此他派使者给病中的父亲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章,请求朝廷能够让他到首都长安去担任宫廷警卫工作。这一举动引得汉武帝大怒,刘旦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的可能性。一年后汉武帝去世,其幼子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
  但是刘旦并未就此罢休,而是自己开始过起了皇帝瘾。他还私自铸造兵器,并和宗室刘泽一起密谋叛乱。还没有起兵,就被人告发,所有参与反叛人员被悉数逮捕。昭帝念及刘旦是自己的兄长,对他免予追究。可是之后的刘旦并没有悔过,而是再次参与了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密谋的诛杀权臣霍光一案。最终事情败露,刘旦也自缢身亡,朝廷赐谥号为“剌”,燕国被削除,其故地设置广阳郡。
  燕王谋反事件后六年,昭帝驾崩,刘询继皇帝位,是为汉宣帝。新皇帝竟赐予刘旦几个儿子爵位。原燕国太子,已被贬为庶人的刘建(刘旦之子)被封为广阳王,广阳郡也因此被改
为“广阳国”。刘建和自己的父亲刘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在王位的二十余年里对朝廷毕恭毕敬,因此也换来了宣帝对他的绝对放心。刘建死后被以王礼下葬。
  几年前老山汉墓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甚至一度认为这座墓葬极有可能是刘旦的墓葬。但是最终证实老山汉墓是一位女性贵族的墓,这位女性有可能是刘旦自杀后追随他而去的夫人之一。
  不过一座湮没已久的古代拦水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北京的“戾陵堰”。戾陵堰修筑在当时的蓟城西部的永定河上,是为了防止永定河泛滥时淹没蓟城以及周边的耕地而建。而戾陵堰的得名,是因为它东面梁山(即石景山)脚下,有一座汉代的墓葬“戾陵”。这就让人们联想到刘旦的谥号“剌”字的含义——“暴戾无亲”。也就是说“戾陵”极有可能便是燕剌王刘旦的墓葬所在。而关于戾陵堰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和地理学家们基本已经达成了一致,即石景山区广宁街道所辖范围内的永定河东岸。
  除此之外,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考古界认定大葆台汉墓的墓主正是刘旦。在这座墓中曾经出土过一件漆器,在上面写有“二十四年五月丙辰丞”的字样。由此工作人员推断此墓墓主至少是一位在位二十四年以上的藩王。
  西汉历史上在北京地区能冠以“王”称号的,只有燕王(异姓燕王和刘姓燕王)和广陵王两支,而这其中在位二十四年以上的藩王有四位,其中较早的两位分别是在位二十六年的燕康王刘嘉和他的儿子——在位二十四年的燕王刘定国。刘嘉的墓在一些史册中曾经有过描述,其故址大致在今西城区右安门一带,由于金代时扩建中都城,这座坟墓恰好被圈在了城里,因此当时的统治者将其迁到今顺义区西南的温榆河畔。而刘嘉的继任者刘定国则是西汉历史上出了名的荒淫无道者。最终他的种种劣迹被人揭发,朝廷对他予以严惩。刘定国畏罪自杀,燕国也从此被降格为燕郡。刘定国由于罪人的身份,最终没有以王礼安葬。所以大葆台汉墓的墓主也不会是他。
  还有一则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这两位燕王都不是墓主,那便是墓中出土的五铢钱。因为这种货币直到刘定国去世后十余年才开始发行。五铢钱正式发行的第二年,汉武帝封皇子刘旦为燕王,燕国这个藩国再次出现。考古界最初认定大葆台汉墓的墓主正是刘旦。但是经过缜密分析发现,葬有君王的一号墓和王后的二号墓,建造时间有差距,而燕王刘旦和他的王后都是同时畏罪自尽,理应是同时下葬。所以最终这座墓的墓主被确定为广阳顷王刘建,而二号墓的墓主则是刘建的王后。(杨征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