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同声、同心与相应、相知

2021-04-16 06:21阅读:
同声同心与相应、相知
虽说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但想找个知己何其难!白居易说: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冯梦龙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孟浩然干脆说:知音世所稀”。这都是对知音难寻的感叹。
所谓知己、知音,至少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同声”,二是“同心”,“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同声了才能相应;同心了方能相知。所谓“同声”、“同心”,是指志趣、情操、价值观的相同,
相同了,“行同趋同,千里相从”,否则,“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当你打开心窗迎蝶飞来时,蝶飞绕三匝,便翩然飞走,勉强不得,挽留不住。
同声”,“同心”就是志合道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根子在于不相应,不同心。
要找到“同声”者,除了直接交流外,就是读对方的诗文了。诗文之“声”就是心声,彼的心声与你的心声合拍了,便会产生共鸣,就容易“同心”而相应、相知。
杜甫李白相互倾慕,都是先闻其声(诗),才知其心。 杜甫虽然在三十三岁时才第一次见到李白,但在此之前,通过李白的诗(声),感知了李白的心,李白的才气让无比仰慕,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洛阳,两位诗人一见如故,携手同游,举杯畅饮,谈诗论文,议论时事,非常投机。自此之后,多情的杜甫一直处于对李白深深的思念之中,写出了二十多首思念李白的刻骨铭心的诗词。这种“同心”,不李白得宠或落魄而改变,也不随着朝野的舆论变化而改变。
陆游与辛弃疾互相倾慕,互为粉丝。原因在于共同的志向和相近似的品行,两者既“同声”,又“同心”。辛弃疾英武的形象和超群的才华让陆游赞叹不已当辛弃疾读到陆游那首名震京城的《临安春雨初霁》诗后,为陆游的才华所深深折服。1203年6月,在浙江绍兴山阴一所破旧的草堂边,78岁的陆游和63岁的辛弃疾终于相遇了。两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激动得热泪盈眶,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相知与相处的时间长短无关。苏轼与文同一生只见过两次,且见面的时间非常短,却是最懂彼此的人苏轼仰慕文同的画,文同仰慕苏的诗他们早已通过诗与画的“声”,了解了彼此的“心”,相应相知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文同47岁,苏轼29岁,年龄悬殊却思想相通,一见如故“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因为“同心”,即使无声,也相应、相知
有时,只闻没有具体言辞的声便知其心。阮籍与孙登都善“啸”。“啸”是一种发音方法和方式,没有具体的辞,没有内容,没有固定的旋律,是让喉底的声音自然地喷发,或深沉洪亮,或幽怨悱恻,或悠扬委婉,或豪情四放,完全是心声的自然吐纳,是思想和情感的无词讲述。这种“啸”,有时很短,却内涵深蕴,思想宽泛,情感真意,表达的深意,是任何诗文言辞都无法胜任的,是一种大情怀的抒发,只有知音才能知晓。当年,阮籍去见孙登,见面后谁也没说话,先是阮籍“啸”了起来,孙登从打坐入定中抬起头来看了阮籍一眼,阮籍又“啸”了一遍,孙登又重新打坐入定。阮籍知道,他们之间的精神和思想交流已经圆满地结束了,便起身下山。没走多远,只听孙登的“啸”已荡满山谷,阮籍听懂了孙登所有的答复,满意地走了。
那么,相互间,志不同道不合,能不能成为知己?能。不同声不相应,但可以相知,可以知心。陈独秀与胡适,胡适与李大钊,政见不同,但智者之间惺惺相惜,坦诚相见,相互尊重,从不设防,君子和而不同。
……
张爱玲说:“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同声、同心与相应、相知
都是同心者
(手机拍摄)
2021年4月16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