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月薪2w的命,只能月入5K:意识不到问题的人,时间会惩罚他

2018-12-04 17:43阅读:
带你打开全新的视角
过上想要的人生~
月薪2w的命,只能月入5K:意识不到问题的人,时间会惩罚他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但绝不是我们又丧又浮躁的借口。

  • 很多人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只想复制同样的结果,却不了解也不想经历前面的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丧失斗志,甚至迷失自我。

鸡汤文会不遗余力地告诉你,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完美的,但是我更倾向于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生活是不完
美的,甚至是残酷的。

  • 残酷的现实就摆在面前,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面对不完美甚至残酷的现实,直至不被它困扰,才能向着美好的生活目标迈进。

本文引用的故事源于真实的咨询案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我们隐去了关键性的个人信息并做了文学加工与处理,希望通过他的故事,给于同样有困惑的职场人士一些帮助和启发。


01
工作10年
碌碌无为没有成就


来访者陈玲(化名)一度对工作各种不满,她坚定地认为,只要换个环境换个工作,就能离想要的生活更进一步。

陈玲2007年毕业于某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先后从事过保险销售、房产销售等工作,咨询时的陈玲在一家健身馆做会员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将会员信息录入系统、定期给会员打电话、通知他们馆内最新活动通知,促使会员续单或继续报班等。

陈玲觉得,她做过的这些工作都不适合自己,按照她的说法,保险销售主要是靠人脉;房产销售是那种“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的行业,问题是开单太难了;健身馆会员管理工作让她感觉没有上升空间,与她的目标相差甚远,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 按照陈玲的说法,看到很多文章里不少人都月入2w以上,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可以拿到更高的薪资,但现实总是无法如她所愿。

这不,一想到自己毕业10余年,还拿着每个月5k左右的薪水,陈玲不仅感到无比恐慌和焦虑。




02
“辞职一时爽,求职葬火场”
阻碍你高薪的元凶是什么?


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个问题,我先普及一个概念,自动思维。

  • 所谓自动思维,是由阿伦·贝克提出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在特定情境下阐述的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导致了情绪、行为或生理反应,由于这种想法是自动产生,非人为思考的结果,因此贝克把它称为自动思维。


1、你不喜欢的可能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己

我问陈玲,如果能达到月入2w的薪水,每个月需要完成多少业绩呢?

陈玲想了想告诉我,如果要达到这个收入水平,按照健身馆目前的薪资政策,每个月至少要完成100w左右的业绩,对比现实业绩情况,陈玲至少还有60w业绩的提升空间。

瞧啊,之前陈玲说这份工作没有发展空间,事实并非如此。

我问陈玲,这60w的业绩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陈玲告诉我,主要是电话量没有达标导致的。

我继续帮她澄清,电话量没达标是因为健身馆本身的电话量不够,还是因为主观原因不想打或者没打完导致的呢?

陈玲告诉我是后者。

  • 随着咨询的推进,陈玲对我倒也坦诚相告,她说自己非常讨厌打电话,一是她讨厌被拒绝,二是她十分讨厌在电话里谈业务的通话内容。

我告诉陈玲,电话只是建立好感与信任的前提,如果最终目的是邀约客户来健身馆,则电话里不需要涉及过多,邀约才是目的啊。

陈玲听了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她还是讨厌被人拒绝。

  • 我渐渐明白,事实上,陈玲讨厌的不是这份工作,而是在这份工作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己;而没有成就感这件事,可能和她没有掌握正确的营销技巧、采取了不适宜的沟通方式有关,而这些行为的背后,恰恰隐藏着她的认知。



2急于自我否定的人,往往受制于自动思维

我继续引导陈玲,如果打电话被人拒绝了,你会感受到什么?

陈玲告诉我,当她给客户打电话遭到拒绝,她的心里就会浮现出一个想法:


如果自己总是一而再再而三被客户拒绝,其他销售员的业绩就会超越自己,自己的业绩排名就会下降,奖金工资什么的也会降低,想到这里,她便会产生忧虑和焦躁的情绪体验,同时生理上会出现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症状。

  • 事实上,这种特定情境下涌现的想法比比皆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要和很多人和事打交道,被人拒绝或者否定都会让我们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问题是,有些人会执着于这些不良的体验和消极想法,并且信以为真。

在陈玲的案例中,她打电话遭受客户拒绝让她产生了沮丧焦虑的情绪体验,与此同时,她会把这种感受归因于,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

之所以归因于“不适合”,因为比起“无能”而言,“不适合”更像是一块漂亮的遮羞布,掩盖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而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样自己则会更加好受一些。

在我经手的咨询案例中,很多来访者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往往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一味责怪环境或者领导,甚或怀疑是自己的性格导致。

  • 而性格,成为很多人职业发展不顺的万能“背锅侠”。

就在一次又一次自以为的“不适合”里,很多类似于陈玲这般的职场人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长机会。


03
思维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底层代码
更是很多问题的根源


从我这边的咨询经验来看,很多来访者之所以前期职业发展不顺,有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过分迷信天赋、性格等因素,而忽略了主观能动性和努力等因素。

这也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伟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反复阐述的核心观点与思想。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卡罗尔·德伟克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即,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如果结合前面自动思维,固定型思维可以理解为:


  • 过分执着于自动思维本身并且信以为真,看不见事物发展的其他可能性,容易让人怨天尤人止步不前。

成长型思维就是:


  • 能够跳出自动思维,更加全面客观地审视事情本身,经过自己的思考,察觉到这部分自动思维加以修正,从而帮助自己更全面地看待人和事,做出理性的决策并付诸行动。



1、被误会的“努力”:打心眼里否认努力,吃亏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还记得不久前的一期奇葩说有这么一则辩题,“他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话?

我突然想起了卡罗尔·德伟克在《终身成长》一书里对于“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分析。

  • 原本,龟兔赛跑的故事旨在向人们强调努力有多么重要,可是却在不经意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它似乎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点,也就意味着,努力更像是笨人无可奈何的选择一般。

毕竟,即便乌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人们更希望当一只具有跑步天赋的兔子。

所以尽管这个观点十分荒谬,但很多人的内心都藏着对努力的万般鄙视。

  • 在固定型思维的人眼里,只有类似乌龟这种有缺陷和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一个人有天赋,则完全可以“躺赢”。



而不少来访者都希望通过咨询,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潜台词恰恰就是:“最好能找到具有天赋的领域,这样我就不用那么努力,躺着就能成功了。”

  • 很多人恨不能直接复制他人成功的结果,却不愿重复痛苦的奋斗过程

2、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相信努力的意义

很多领域的牛人,大多并不是天赋异禀,恰恰是最努力的那群人,才能享受最后的胜利。

空中飞人迈克尔·乔丹,在高中时就被校队淘汰了,如果当年的乔丹就此认为自己不适合在篮球领域发展,就没有后来的“飞人”了。

影片《国王的演讲》里 ,患严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继承王位后,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治疗下,克服障碍,在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
  • 现实中,面对同样的困境,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武断认为自己不行,这也不适合自己、那也不适合自己,职业之路越来越狭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坚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他们能够直面自己的不足,并认为这些不足也是可以改变的。


3、被误解的意志力:不是因为意志力强所以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练就了意志力

想要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某个领域坚持下来深耕细作,唯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足够的提升,你才可能看见更多的风景,赢得更多的机会。
  • 但问题在于,很多人都认为,意志力这件事情,似乎更像是天生的一样。他们会把自己不够坚持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意志力薄弱”上。

他们想当然认为,意志力强的人自然会坚持,对这些人而言,坚持不需要额外的方法和技巧,仿佛水到渠成。

  • 这也是一种固定型思维。

而在成长型思维的人看来,坚持这件事情需要依靠一些策略和方法帮助自己达成,例如卸载无用的APP、退出无效的社交、寻找安静的环境看书学习,等等。
  •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达成同样需要后天的刻意训练,而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意志力强的人自然能管住自己,他们不相信也不愿意习得新的技巧和方法,于是每天都在内心不断地撕扯,既不满足于现状,又不想付出行动和努力去改变,同时还不甘心,所以痛苦不堪。


而这种看不见的思维差异,也会让我们在生活、情感及亲密关系方面获得截然不同的结局走向,然而正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才会成为制约很多人发展的障碍。

  •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学习和习得新的理念和认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固有的理念认知才可能得以慢慢瓦解,我们才会获得全新的思考能力,并最终走出困境,迎来更好的自己。

“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我在尽我的一切努力,在付出比你大十倍的努力。”——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