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2019-05-15 10:54阅读:
《罗马》上映近一周,票房不足400万,在整个电影市场上并没有溅起多少水花。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罗马》
阿方索·卡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头衔,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荣耀,都没能给《罗马》增添更多的票房竞争力。反而是墨西哥题材、黑白文艺片……这些标签让很多观众望而却步。
有人说艺术电影注定不会有高票房。可就在这个五一档,来自中东小国黎巴嫩的《何以为家》,却出人意料成为了黑马,拿下超过3亿的票房已无悬念。《何以为家》曾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提名,和《罗马》一样,都是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出过风头的电影。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何以为家》
在好莱坞电影几乎一统江湖的今天,像欧洲三大电影节这样的存在更像是一块为艺术保存的“自留地”,在维系电影艺术的创新和进步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毕竟票房从来不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优秀的标准。
但是同样是电影节走出来的电影,为何《罗马》与《何以为家》的票房不是一个量级?换句话说,欧洲三大电影节出来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它们的“带货”能力是不一样的,谁更能卖票,取决于它们所出身的电影节选片的标准。
戛纳电影节:讲艺术更要讲商业
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里,戛纳电影节应该是国内电影市场中最能“带货”的电影节了。虽然它的商业性远没有奥斯卡那么重,但知名度却有与之比肩的势头。近年来越来越多前往戛纳走红毯的中国明星,把戛纳电影节在中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扩散。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戛纳国际电影节

有了知名度,再配合上适口的剧情性电影,票房就有了一定保障。
拿《何以为家》来说,这部进入戛纳主竞赛单元的电影,本身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成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剧情片,并且颇有煽情色彩。
放到中国市场上,《何以为家》左右逢源。能让人落泪,满足了部分观众情绪宣泄的需求;涉及家庭、教育等议题,满足了部分观众对于现实指涉的需求;甚至还有治愈功能,片中小男孩一个微笑,让部分观众在哭过之后心情舒畅,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再有戛纳提名的加持,锁定艺术电影爱好者的基本面,取得不错的票房也在情理之中。
同样道理的,还有戛纳系出身的《小偷家族》。其内地票房为9674.9万,是目前在中国市场票房最高的日本真人电影,是枝裕和的温情治愈了众多观众,在赚取眼泪的同时也赚取了票房。无数日本商业制作都攻掠不了的内地市场,居然被来自戛纳的艺术电影拔得了头筹,这不得不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小偷家族》
戛纳的“带货”能力不光是针对外国电影,对于国产电影也一样。和《小偷家族》一起角逐金棕榈的《江湖儿女》,上映后内地票房为6994.7万。往前追溯,2015年上映的戛纳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刺客聂隐娘》,其票房也达到了6140.5万。在“艺术电影票房普遍不高”这样的大众认知里,戛纳系电影在国内能有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
柏林电影节:讲艺术更要讲政治
虽然戛纳系的电影“带货”能力一流,但戛纳电影节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友好”。迄今为止,拿到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的中国电影仅有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一部。但是柏林电影节对中国就宽容得多,中国是拿到金熊奖次数最多的亚洲国家。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柏林电影节
可惜的是,奖项上的友好并没有转化为票房上的友好。柏林系出身的影片最近一次在大银幕上跟观众见面就是《地久天长》了,它包揽了影帝影后两项大奖,其内地票房为4506.5万。去年引进的金熊奖提名影片《犬之岛》,其内地票房为4352.5万。2014年在柏林获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其内地票房为1.02亿,同年获得杰出艺术成就奖的《推拿》,其内地票房为1351.5万。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柏林电影节诞生于冷战期间,政治因素从一开始就压倒其他因素,虽然如今它的政治色彩早已淡化,但是其选片标准一般都偏于严肃,倾向于艺术和现实相结合。所以那些讲述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偏于长时间段线的泛政治、历史类电影更容易获得评委们的青睐。
跟别的电影节相比,柏林系的电影更加厚重,这类电影有它的受众,但是在更大范围内带动票房,还是缺乏动力。
威尼斯电影节:讲艺术更要讲创新
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有“国际电影节之父”的美誉。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底蕴,在艺术性上,威尼斯更强一些,对于各类创新也更包容。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威尼斯电影节
但是当一部电影在艺术上走得太远时,它的市场表现就注定不会太好。《罗马》就是最好的例子。
《罗马》的视听语言是顶级的,黑白画面、宽画幅和娴熟的长镜头都带给影迷们很多惊喜。但是它的节奏很舒缓,完全舍弃了娱乐性,更像是导演个人对童年时代的一种回忆,所以对于无法沉浸其中的观众来说,颇有几分催眠的作用,以至于“看《罗马》睡过去”成了不少人吐槽的焦点。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在五一档和《复仇者联盟4》正面交锋的《撞死了一只羊》,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提名,但是其内地票房只有1041.6万。
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节”的招牌哪块更能在中国票房“带货”?
即使有着奥斯卡的光环加身,威尼斯系影片的票房也还是不够乐观。奥斯卡最佳影片、威尼斯金狮奖双料大奖加持的《水形物语》,也不过只拿到了1.05亿的内地票房。对比奥斯卡系那部黑人教白人吃炸鸡就拿到4.77亿内地票房的《绿皮书》,威尼斯系电影的“带货”能力实在不够。
当然,各大电影节获奖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还要考虑到具体影片特征、上映时间节点、同档竞争情况等多重因素。如今的中国观众越来越成熟越,单靠招牌“带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不过,各大电影节选片口味与中国观众的适配度,从文中提及的电影案例中,已可窥见端倪。因此,当行家引进版权时,也不妨尝试将其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文/忠犬七公】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